加州電力市場失敗的教訓
引言:在電力工業重建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保證足夠的發電容量,以維持可靠的電力供應。如何確保市場化后的供電可靠性問題曾引起相當廣泛的討論,對此也做過一些專題研究。例如,文獻[1]以美國德克薩
引言:在電力工業重建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保證足夠的發電容量,以維持可靠的電力供應。如何確保市場化后的供電可靠性問題曾引起相當廣泛的討論,對此也做過一些專題研究。
例如,文獻[1]以美國德克薩斯州電力市場為背景,對供電可靠性問題進行了廣泛的分析,表明市場化后可靠性會下降。文獻[2]的研究則表明當電力市場中存在大量的雙向合同交易時,電力系統的可靠性會惡化。也有不少學者研究了電力市場中的市場力(marketpower)問題,認為電力市場中的發電公司具有相當強的市場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明顯地將電力價格抬高[3]。電力市場不但需要競爭,也需要合理的調節,盡管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相當困難的[3]。但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在某些電力市場被忽視了,美國加州最近發生的電力危機就是一個明證。
(文章出自微信公眾號電力市場觀察 ID:cloudPowerMarket)
2001年1月中下旬,由于系統備用容量只有1.5%左右,加州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強制性的分區輪流停電,上百萬人受到影響。停電使一些公司損失了數千萬美元。以IBM和英特爾(Intel)等高科技公司組成的硅谷廠商工會威脅:如果供電問題不解決,其屬下的一些公司將考慮從加州撤走。這次電力危機對加州,甚至于對美國經濟整體的影響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表面的原因是,加州兩大公用事業公司,即太平洋煤氣及電力公司(PG&E)和南加州愛迪生公司,負債110多億美元,瀕臨破產邊緣,銀行拒絕繼續提供信貸保證,從而無力從現貨電力市場購買電力供給用戶。在加州電力市場剛運行不到3年的時間內就出現這種局面,是當初提出市場化改革時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之后,加州當局和美國聯邦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①允許提高居民用戶電價9%和商業用戶電價15%,但這對這兩家公司來講只是杯水車薪;②撮合這兩家公用事業公司與發電公司簽訂長期合約,尋求州外及國外(如墨西哥)的電力支援,并擬定了發行100億美元債券的拯救計劃,即由州政府從現貨市場購買電力,再以低價轉售給公用事業公司。但這些應急措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州政府不可能長期代為購買電力,100億美元也總有用完的時候。目前還不清楚兩大公用事業公司的債務問題最后如何解決,但要讓政府承擔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政府不能用納稅人的錢為私人公司償還債務。但加州政府必須盡可能避免讓這兩大公用事業公司倒閉,否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這確實是擺在加州政府面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加州政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確保今后幾年加州的電力供應,盡快采取措施鼓勵興建足夠的發電廠,兩大公用事業公司的債務問題并不是最優先的議題。
不少人將加州電力危機歸咎于放松管制,造成發電公司不愿意做長線投資,以至于發電容量跟不上負荷增長,這是有道理的。可以認為,加州自1996年以來實行的放松電力管制措施已經失敗。
1.加州開放電力市場的背景
加州議會在1996年通過放松電力管制議案,其主要的魅力在于調低電價的承諾,在此前提下獲得了公眾的支持。但這種做法事實上是加強了而不是放松了對零售電價的管制。
這項議案事實上假設了加州的發電容量會有長期的剩余。為了打破公用事業公司對電力事業的壟斷,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CaliforniaPublicUtilityCommittee,縮寫為CPUC)要求公用事業公司將其屬下的不少于一半的發電資產出售給獨立的發電公司。由于發電設施的售價往往高于它們的賬面值,這個政策可以讓公用事業公司獲得額外收益,作為其開放電力市場的補償。發電公司通過競爭將電力售給公用事業公司,公用事業公司代替用戶從發電公司購電。相信這樣做的結果會使發電公司運行得更有效率,從而導致電價下調,使公眾獲利。另一方面,兩家公用事業公司售給用戶的電價受到嚴格管制。放松管制后居民用電電價將下調10%,并把大部分用戶的電價凍結在1996年的水平直至2002年3月。要求公用事業公司從現貨市場購電,開始時不允許他們與發電公司簽訂長期購電合同。
在承諾電價下降的條件下,公眾對電力市場化自然是支持的。但對于公用事業公司,電力市場化并不一定給他們帶來了好處。在凍結零售電價、允許批發電價自由浮動的政策下,如果批發電價下跌,公用事業公司則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反之,如果批發電價不斷上漲,則會出現財政問題,甚至破產。
那么,公用事業公司當時為什么會接受這個有相當風險的方案?從當時的情況看,由于公用事業公司可以擁有不超過50%的發電容量,如果開放后現貨市場電價下跌,當然沒問題;反之,如果價格上升,因為他們擁有近一半的發電容量,仍舊可以從發電市場的收益中彌補售電所引起的虧損。更重要的是,公用事業公司也對未來的電力需求估計不足,認為未來的批發電價會下降,因為當時已經運行的一些電力市場的批發電價都比開放市場前要低。這使得他們對盈利前景相當樂觀。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聯網環境下的多能需求響應技術
2020-10-23能源互聯網,分布式電源,多能互補 -
秒懂:輸配電價核定的流程與要義!
2020-09-21電價,輸配電價,電力體制改革 -
如何挖潛區縣綜合能源市場?答案來了:規劃先行!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清潔能源,新能源消納
-
有話好好說——漫談售電合同爭議
2020-10-12售電合同爭議 -
金風科技今年交付量有望全球第一!
2020-06-30金風科技,風電機組,風電市場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