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與國網搶食雄安新區配電網“蛋糕”,北京科銳投1億設全資子公司
5月6日,北京科銳(002350,SZ)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1億元在雄安新區設立全資子公司雄安科銳配電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暫定名稱)(以下簡稱雄安科銳)。
上述投資的背后是雄安新區的國家戰略及緊鑼密鼓的電改步伐。眼下,雄安新區的增量配電市場成了眾多電力公司覬覦的“蛋糕”。
不過,雄安科銳的設立尚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批準。而記者5月7日從雄縣工商局獲悉,截至目前企業工商注冊尚未恢復。此外,作為北京科銳最大的競爭對手,國家電網已經在雄安新區成立供電公司。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今增量配電市場尚處于“開拓期”,有很多“空白”需要企業的填補,但是不同于單純的售電項目,配電項目的技術門檻較高,這就需要企業自身過硬的核心競爭力。相較于國有企業,北京科銳的運營特點更為靈活,但是在成本、技術等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擴展的空間,最終能否搶占雄縣這片配電“地盤兒”,取決于電力政策改革力度和自身的技術實力。且北京科銳還面臨著來自國家電網、其他電力公司的激烈競爭。
主要看中兩方面需求
北京科銳在上述公告中稱,公司在雄安新區設立全資子公司雄安科銳,出資占比100%。該全資子公司擬注冊地址為河北省雄縣,公司將根據雄安科銳實際業務開展情況分期繳納出資。
就此次對外投資來說,顯然是由于北京科銳看到了國家層面的戰略。
北京科銳表示,雄安新區的國家戰略,一方面將通過大規模的智能配電網的建設,帶來大量配電設備和配電工程施工的需求;另一方面,雄安新區建設的7個重點任務中,包括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和綠色智慧城市,這將帶來智慧能源服務的大量需求。在北京科銳看來,成立雄安新區子公司意義重大,將有效對接上述多方面需求。
上述公告還顯示,在智慧能源服務方面,將對電力用戶的供用電設施進行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術改造;在配電設備和配電建設方面,將結合其從電力設計到施工的資質,參與到雄安新區的智能電網建設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科銳此次動作的背景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及配電市場由封閉向開發的轉變。
去年12月1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關于規范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確定延慶智能配電網等105個項目為第一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當年12月5日,國家電網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以混合所有制方式開展增量配電投資業務、交易機構相對獨立運作等重點改革舉措。
對此,申萬宏源發布的公用環保行業報告認為,第一批105個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正式落地,標志著電改進一步提速,未來配網公司有望加速進軍增量配電網市場。更重要的是,增量配網審批權限下放后,地方政府和混合所有制主體有望成為新的投資主體。
新公司注冊尚未落地
這也并非北京科銳第一次在配電市場布局。早在2016年5月,北京科銳就參股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配售電公司貴安新區配售電有限公司。
不僅僅是北京科銳有此布局。2016年11月3日,吉電股份公告稱,將與龍翔集團合作,建設運營的長春新區綜合智慧能源供應以及增量配電網PPP項目,總投資83億元;此外,長高集團當年12月7日公告稱,擬出資2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湖南長高售配電有限公司,首次進軍售配電領域。
“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背后的利益博弈較為激烈,市場對此特別關注。”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曾表示。
有分析認為,目前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處于逐步推進階段,我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仍處于試點階段,售電市場的參與主體及業務模式也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未來還將面臨政策、技術、市場等方面的風險。
而北京科銳也公告稱,雄安科銳的設立尚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批準,未來盈利能力、后續的經營情況能否達到預期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5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雄縣工商局,詢問目前企業注冊的情況,工商局工作人士表示目前暫時不能辦理工商注冊,具體什么時間恢復工商注冊尚不清楚。隨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北京科銳,嘗試詢問其項目具體運營模式、工商注冊情況,但截至發稿,對方電話未能接通。
國家電網顯然也對雄安新區這個大增量市場信心滿滿。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國家電網4月10日宣布,正式組建國網河北雄安新區供電公司,正在研究編制雄安新區電網初步建設規劃。
責任編輯:大云網
-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聯網環境下的多能需求響應技術
2020-10-23能源互聯網,分布式電源,多能互補 -
秒懂:輸配電價核定的流程與要義!
2020-09-21電價,輸配電價,電力體制改革 -
如何挖潛區縣綜合能源市場?答案來了:規劃先行!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清潔能源,新能源消納
-
有話好好說——漫談售電合同爭議
2020-10-12售電合同爭議 -
金風科技今年交付量有望全球第一!
2020-06-30金風科技,風電機組,風電市場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