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電企入圍2014年對外承包業務營業額百強
17家電力企業入圍2014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百強
宋旸 呂晴朗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既是建設者,也是推動者,還是民心相通、人文合作的實踐者,他們肩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是踐行“一帶一路”戰略、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依靠力量
日前,商務部公布了“2014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前50家企業”和“2014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前50家企業”名單。一直以來,這兩個名單都被看成是反映我國企業“走出去”發展態勢的“晴雨表”。兩份名單折射出2014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最新進展———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中國企業日益成為活躍在國際市場的重要力量,行業轉型升級進入新的階段。
與此同時,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也于近日召開了今年首次新聞發布會,盤點2014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情況,并預測了2015年業務發展趨勢。
在兩份榜單中,我國電力企業均占據了近五分之一的席位,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其中不乏電建企業的身影。
對此,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行業部主任陳渤表示,電力施工企業“走出去”應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力爭形成合力。
新市場驅動新增長
亞非傳統市場繼續鞏固,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北美、拉美、歐洲等地區接連簽署重要項目,標志著新市場開拓取得明顯成效。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14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874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新簽合同額1177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7%。
“盡管業務增幅較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發言人張湘表示,去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業務發展在新市場的驅動下,實現了新的增長。在2014年ENR250強中,我國上榜企業62家,比上年又增加7家;企業平均營業額達12.74億美元,同比增長4.34%。亞非傳統市場繼續鞏固,企業在北美、拉美、歐洲等地區接連簽署重要項目,標志著新市場開拓取得明顯成效,如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中標阿根廷水電站項目,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標美國普拉斯基高架橋項目、韓國釜山海云臺綜合體項目,新市場給業務增長添加了新的動力。
與此同時,我國企業在海外的項目規模繼續擴大,優勢領域逐步形成。據統計,
2014年,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664個,合同總額占新簽合同總額的82.3%。其中,上億美元的項目365個,10億美元以上的超大項目25個,較上年增加了16個。伴隨“走出去”的進程,中國承包商工程技術和經驗優勢日益凸顯,根據2014年ENR250強國際承包商數據,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優秀企業在在道路施工、房屋建筑、水利電力、污水處理以及信息通訊建設等領域排名進入前10位,專業優勢進一步鞏固,企業實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我國企業不斷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帶動了中國裝備與中國標準“走出去”。國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為我國企業參與海外綜合性項目提供了支撐,2014年我國企業在傳統的電站和通訊領域再創佳績,鐵路和機車領域企業進軍海外的步伐也明顯加快。山東電建在沙特中標的電站EPC項目,總額近20億美元。由中鐵建-中機公司聯營體實施的土耳其安伊高鐵建成通車,標志著“中國高鐵走出去”實現重大突破,帶動了機電設備、鐵路通信等產業集群進入海外市場。中國路橋公司簽約實施的肯尼亞蒙內鐵路全部采用中國技術標準。
在發揮工程承包等傳統優勢的同時,我國企業運用投資、并購等新手段,實現市場拓展和產業鏈延伸。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我國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0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4%。很多工程企業意識到在國際競爭新階段,境外投資是必不可少的經營手段,是業務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隊伍走出去,朋友迎進門,增強屬地化經營能力成為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共識。《中國承包商非洲本土化實踐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的本土化水平不斷增強,雇傭本地員工比例平均達到60%以上。企業逐步轉變“打一槍換一地”的舊有思維,而將“海外營銷中心前移”、“打造海外運營和服務平臺”等作為拓展海外業務的新戰略。
“走出去”的機遇年
國際基礎設施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我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是推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整個行業在2015年持續發展的利好因素。
在談到2015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發展時,張湘表示,今年對于“走出去”企業是個機遇年。
“國際基礎設施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我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將成為推動整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利好因素。”張湘說,面對全球經濟的復蘇和調整,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歐盟出臺了260億歐元的“歐洲交通網絡”規劃。在非洲、拉美和亞太地區,城市化進程和落后的基礎設施之間的矛盾激發大規模的基建需求。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跨國跨區域項目也不斷增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在醞釀籌建,這些因素無疑給國際承包工程市場帶來更廣闊的前景。
張湘表示,一方面,我國“一帶一路”、“兩廊一圈”、“461”中非合作框架等一系列戰略構想,勾畫出中外經濟合作的新藍圖。為配合上述戰略的實施,我國積極推動金磚銀行、絲路基金等金融安排,這些戰略規劃和資金支持必將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推動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再上新臺階。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自貿協定談判不斷取得進展,將極大激發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積極性。商務部修訂發布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企業對外投資主體地位,保證了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
中韓、中澳等自貿區協定的簽署,在對外投資、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等方面做了便利化安排,中國企業在市場準入方面面臨有利條件。
“然而,機會之下,企業仍會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市場競爭環境更加嚴峻,境外安全問題仍然突出,金融、財稅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強。”張湘說,由此,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經過充分調研,對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的發展作出了分析與判斷。
首先,業務規模將繼續擴大,有望超過2014年的水平。國際市場需求和企業市場開拓信息來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仍有很大潛力,在2015年會保持繼續增長的勢頭,并在各項政策創新的激勵下,取得更高增長。其次,對外投資與承包工程的結合和互動更為明顯。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仍會維持今年的快速增長勢頭,中國真正步入凈資本輸出國的行列。境外的投資將帶動很多能源、地產等基建項目的實施,而工程企業延伸產業鏈至投資領域更是承包商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第三,中亞、中東歐及歐美等新市場的表現值得更多期待。“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實施將幫助一些項目落地。第四,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將進一步與企業戰略相融合。“走出去”企業的海外可持續發展目標將更為清晰,企業更為關注與利益相關方的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電建企業應抱團出海
面對國內趨于飽和的火電建設市場,積極實施“走出去”,將是火電施工企業未來謀求健康發展的有效舉措。
在商務部公布的“2014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前100家企業”名單中,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628182萬美元,位居總榜第三位。中國電建集團所屬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排名第21,山東電力基本建設總公司排名第33,湖北省電力建設第二工程公司排名第77。中國能建集團所屬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七位,天津電力建設公司名列第60,廣西水電工程局有限公司名列第69。
2014年,國際工程承包市場風險上升,競爭更趨激烈,面對國際工程項目日趨大型化、復雜化、專業化之勢,中國電建集團和中國能建集團發揮自身懂水熟電,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的優勢,發揮集團一體化產業鏈優勢,以EPC、BOT等整合開發、設計、建造一攬子承包模式來承包項目,形成了“產業鏈一體化”的海外布局,進一步拓展了項目涉及領域,形成了以亞洲、非洲為中心,輻射美洲、大洋洲和東歐的多元化市場格局。
在“2014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前50家企業”名單中,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以1260812萬美元位居第二位,中國電建集團所屬山東電力基本建設總公司位列第11,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位列第43,上海電力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位列第46。中國能建集團所屬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五位,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位列第23。
“我國水電施工企業通過優勢整合,以集團化的方式‘走出去’,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行業部主任陳渤說,面對國內趨于飽和的火電建設市場以及激烈的競爭環境,火電施工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將是企業未來謀求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舉措。“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火電建設市場還有較大的空間,火電施工企業則要避免單打獨斗的現象,按照集團的統一部署,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抱團出海。”

責任編輯:葉雨田
-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聯網環境下的多能需求響應技術
2020-10-23能源互聯網,分布式電源,多能互補 -
秒懂:輸配電價核定的流程與要義!
2020-09-21電價,輸配電價,電力體制改革 -
如何挖潛區縣綜合能源市場?答案來了:規劃先行!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清潔能源,新能源消納
-
有話好好說——漫談售電合同爭議
2020-10-12售電合同爭議 -
金風科技今年交付量有望全球第一!
2020-06-30金風科技,風電機組,風電市場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