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迎發展機遇 哪里可能有錢賺
隨著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和北京交易中心聯合發布《跨區域省間富裕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試點規則》,標志著棄風、棄光電能及四川棄水電能跨區域省間現貨交易試點正式啟動。 自9號文發布以來,售電公司如雨后春
隨著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和北京交易中心聯合發布《跨區域省間富裕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試點規則》,標志著棄風、棄光電能及四川棄水電能跨區域省間現貨交易試點正式啟動。
自9號文發布以來,售電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給電力交易市場帶來一片生機。今年下半年,新電改仍將全面鋪開,迎來第二輪爆發期,打破傳統電力市場壟斷,使電價逐步走向市場化,這意味著改革紅利將繼續釋放,售電公司迎來歷史發展機遇。
機遇之下,哪里的可能有錢賺?增量配電網!
截至2017年7月,已經有17個省市(地區)公布了輸配電價格,關于增量配電網的投資價值,主要考慮的內容,一是規劃設計和成本;二是安全質量和風險;三是投資回收。
政策方面:
《跨區域省間富裕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試點規則(試行)》發布
北京交易中心8月15日發布了《跨區域省間富裕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試點規則(試行)》的公告。公告中稱,2017年8月18日將啟動棄風、棄光電能及四川棄水電能跨區域省間現貨交易試點(17日為競價日,18日為執行日)。
為了緩解棄風、棄水、棄光的問題,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和北京交易中心聯合開展國網區域內跨區域省間富裕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交易。
跨區域現貨交易定位為送端電網棄水、棄風、棄光電能的日前和日內現貨交易。當送端電網調節資源已經全部用盡,各類可再生能源外送交易全部落實的情況下,如果水電、風電、光伏仍有富余發電能力,預計產生的棄水、棄風、棄光電量可以參與跨區域現貨交易。
其中對于售電公司權利義務,公告中是這樣說的:
(1)參與跨區域現貨交易,簽訂和履行電力交易合同。市場初期可直接參與跨區域現貨交易,也可委托受電地區電網公司按照合同明確的報價原則、策略參與跨區域現貨交易,參與形式由市場主體自主決定。
(2)獲得公平的輸配電服務,擁有配電網的售電公司應向其他市場主體提供公平的輸配電服務。
(3)按規定披露和提供信息,獲得市場交易和輸配電服務等相關信息。
江蘇售電側改革試點實施細則、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實施細則正式發布!
近日,《江蘇省售電側改革試點實施細則》和《江蘇省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實施細則》正式發布。
由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和江蘇能源監管辦聯合發布的兩細則中,信息量很大。
《江蘇省售電側改革試點實施細則》中,有如下要點:
細則適用于全省售電市場主體。
銀行履約保函:售電公司在參與售電市場交易前,要根據簽約用戶年度用電量總和,向電力交易中心提供銀行履約保函。
最低售電量限制:售電公司代理的用電量總和要4000萬以上。發電企業及其他社會資本均可投資成立售電公司。電網企業可依法成立或吸收社會資本設立售電公司。
交易方式:售電市場交易方式采取雙邊協商、集中競價、掛牌等方式進行。目前年度和月度開展。
偏差考核:售電公司自主承擔合同電量偏差考核風險,簽約用戶實際用電量總和在3%以內不征收偏差調整費用。低于偏差下限,仍按照實際用網電量結算,但需計入電力用戶違約并扣減發電企業合同對應部分的結算電量;高于偏差上限,超過部分的電量,按照電力用戶目錄電價的110%結算。(偏差考核參考江蘇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
信用評價:售電公司每年2月底前,通過電力交易平叉上傳年報和自查報告,包括公司資產等;依照信用評價結果,調整履約保函金額。
《江蘇省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實施細則》,要點如下:
細則中所稱的增量配電業務是指滿足電力配送需要和規劃要求的增量配電網投資、建設、運營,以及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資配電網增容擴建。
申請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項目業主,須具有與配電網規模相適應的投資能力,資產總額不低于2千萬元人民幣,注冊資本不低于其總資產的20%。營業執照中“經營范圍”項應包含“電力供應”或“配售電”等內容條件。
鼓勵設區市政府在優選項目業主時,把配電價格、承擔配電網內到戶接入線路工程、配電業務獨立核算作為優選條件。增量配電網應與公用電網相連。
江蘇售電公司注意!信用評價等級直接與銀行履約保函掛鉤
江蘇省經信委、江蘇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江蘇監管辦8月14日聯合發布了《江蘇省電力市場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并開始征求意見。在該試行辦法中,小編發現了一些亮點:
1.售電公司的信用評價等級,將直接與銀行履約保函掛鉤。
2.辦法試用于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等。
3.評價周期:江蘇電力交易中心根據市場主體參與市場交易情況,按照信用記錄的有關要求匯總信用信息,按月向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提供。
4.信用監測:包括合規風險監測、履約風險監測兩種。
5.信用評價:
江蘇的電力企業信用評價等級分為四類十三級,依次分別為AAA、AAA-、AA+、AA、AA-、A+、A、A-、BBB、BB、B、C、D。
6.這些行為將被列入黑名單:
(一)通過提供虛假材料或以其它欺騙手段取得市場準入資格;
(二)已納入失信重點觀察名單,6個月未能有效整改并移出;
(三)兩年內兩次及以上列入失信重點觀察名單的;
(四)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等法律處罰。
干貨方面:
關于售電你必須要知道的事兒
國家進行電力體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新一輪電改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通過市場化的選擇來淘汰老舊低高消耗低產能的企業,最終實現能源革命、產能升級。
國家電力體制為什么要引入售電公司?
為什么售電公司能夠買到更便宜的電?
這就是歸于市場競爭的結果,代理更多電量可以很多選擇電廠,電廠之間為了競爭電量,必然會讓利。
向售電公司買電會不會影響供電部門對用電企業的服務質量?
從國家政策層面來說是絕對不會的,因為一有政策支撐,二是不會影響供電部門的利益。
企業向售電公司買電,其供電方式有沒有改變?
除了電價發生變化,其用電方式、繳費流程沒有任何變化。
用電企業向售電公司買電有什么好處?
售電公司通過把多個用戶的負荷疊加起來,得到一個較為穩定的負載曲線,售電公司就是一個替用戶承擔風險(承擔偏差考核的風險)并獲得相應收益的角色。
【關注】哪里的增量配電網可能有錢賺?
截至2017年7月,已經有17個省市(地區)公布了輸配電價格,關于增量配電網的投資價值,主要考慮的內容,一是規劃設計和成本;二是安全質量和風險;三是投資回收。
電力交易市場一片生機 售電公司迎來歷史機遇
自9號文發布以來,售電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給電力交易市場帶來一片生機。今年下半年,新電改仍將全面鋪開,迎來第二輪爆發期,打破傳統電力市場壟斷,使電價逐步走向市場化,這意味著改革紅利將繼續釋放,售電公司迎來歷史發展機遇。
根據最近披露的《電價監管報告》測算,我國售電市場其全國平均銷售電價為0.492元/千瓦時,而2016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5.92萬億千瓦時,簡單測算可知,全國售電市場容量為2.91萬億元。
電改改什么?為什么要引入獨立售電公司?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自2015年3月頒布電改9號文至今,電力改革已進行兩年多。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在推進電改工作,但是關于電改的質疑聲音仍不絕于耳。
售電公司作為新興的市場主體,與政府主管部門、各發電主體在本輪電改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什么要電改?專家們就這個論題進行過太多次論證。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電廠太多,且良莠不齊;沒有理順價格機制,上網電價由政府制定。政府不再想以行政命令要求調整,希望利用市場化的手段進行優勝劣汰。
售電公司的作用,以廣東市場為例:
一、規避偏差電量的考核風險。目前廣東市場嚴格的電量偏差制度,售電公司承擔了大部分的電量偏差考核金額。如廣東市場,中小型的電力用戶占大頭,這類型用戶的電量偏差基本很難控制在2%以內,與售電公司簽約,風險轉價到售電公司,避免了考核的風險。
二、增加議價能力。售電公司打包用戶后,交易電量規模大,更加加強了對電廠的議價能力。如年用電量二三十萬的電力用戶,去跟電廠談價格,能有多少下降空間?
三、提供電力增值服務。除了單純的售電業務,現在售電公司都推出了以售電業務為主,輔以能效管理、設備維護等電力增值服務。
新電改兩年:回顧與思考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歷經兩年多的推進,成就令人矚目,已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但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也開始顯現。“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深水區的電改在不斷前行的路上,矛盾和問題已然,但腳步卻將愈加鏗鏘。
兩年多來,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成為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壯闊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章。
隨著本輪電改的啟動,原本不能與發電廠直接交易的中小用戶,可以通過配電、售電公司來實現交易,彌補了多年來我國電力市場的一種缺失,應該說是電改的一大進步。
新聞類:
發改委:售電側市場競爭機制初步建立 電力市場化交易初具規模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新突破,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力保障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售電側市場競爭機制初步建立,電力市場化交易初具規模,上半年市場交易合同規模超過4900億千瓦時,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約230億元。
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 市場交易電量同比增長58.8%
2016年,全國各區域、各省區市通過綜合考慮經濟結構、電源結構、電價水平、送受電規模、市場基礎等因素,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不斷推進發用電計劃改革,加快了市場化改革進程。同時,也為降低工商業用能成本、穩定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2016年我國企業用電成本減少約1000億元,占2016年供給側改革降成本近萬億元的10%。2016年,全國包括直接交易在內的市場化交易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9%。每度電平均降低電價約7.23分,為用戶節約電費超過573億元。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聯網環境下的多能需求響應技術
2020-10-23能源互聯網,分布式電源,多能互補 -
秒懂:輸配電價核定的流程與要義!
2020-09-21電價,輸配電價,電力體制改革 -
如何挖潛區縣綜合能源市場?答案來了:規劃先行!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清潔能源,新能源消納
-
有話好好說——漫談售電合同爭議
2020-10-12售電合同爭議 -
金風科技今年交付量有望全球第一!
2020-06-30金風科技,風電機組,風電市場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