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互聯和規模擴大是世界電網發展的客觀規律
電網互聯和規模擴大是世界電網發展的客觀規律由于能源資源分布不均,能源構成和價格以及負荷需求的地區差異,大電網互聯不但成為能源安全、環境安全及電力安全的重要保障,也帶來多方面的經濟效益,因此一直是
電網互聯和規模擴大是世界電網發展的客觀規律由于能源資源分布不均,能源構成和價格以及負荷需求的地區差異,大電網互聯不但成為能源安全、環境安全及電力安全的重要保障,也帶來多方面的經濟效益,因此一直是各國電網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北美、歐洲、獨聯體、巴西、南非、中東等地區還出現了跨國互聯的同步電網。建國后,我國電網的互聯也經歷了從省網到區域電網,再到跨大區電網的發展階段。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全面實施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和全國聯網的戰略工程。截至2005年6月,全國跨大區互聯電網初步形成,保證了三峽、二灘等大電站的電力消納和安全穩定運行,取得了大容量輸電、互為備用、調劑余缺等聯網效益,對于緩解長江三角洲、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電力緊缺局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內外大規模互聯電網的發展歷程一致表明,聯網除獲得輸電效益外,還取得了共享事故備用和調峰容量、水火互補、跨流域補償、提高供電可靠性、資源優化利用等綜合效益。從而,供電緊張的地區和國家可從相鄰電網獲得支援,增強了對電源、負荷及電力市場變化的適應性。交流同步聯網方式經歷了由初期弱聯系到結構逐步加強的階段,提高了電網輸送能力和安全穩定控制能力。當前我國正處于電網互聯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通過開發西南水電基地、北方煤電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向東部和中部負荷中心地區送電,到2020年,總規模將達3.5億千瓦。為滿足如此大規模電力傳輸的要求,全國聯網的格局必須進一步得到加強在滿足負荷對量與質的需求不斷提高的同時,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還承擔著建設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責任。但受資源、環保、運輸、土地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多年來,電源與負荷的空間距離不斷加大,需要輸送的電力也快速增長,突破了原有電壓等級的電網傳輸能力。電網發展方式成為關鍵,更高電壓的電網成為發展的必然。隨著同步電網規模的擴大,未來電網的安全性問題也面臨新的挑戰。作為長期從事電網安全性及控制措施研究的科研單位,中國電科院與國網電科院遵循電網發展的客觀規律,對我國電網的發展模式及其安全穩定性的分析與控制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實踐。
責任編輯:黎陽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