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逃“棱鏡”監視 網絡時代隱私是否不再安全
10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斯諾登六月份曝光的棱鏡丑聞震驚了世界。但讓很多普通網民不解的是,似乎大家都已經熟悉適應了各大互聯網公司把他們的數據和資料傳給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那么,究竟這些隱
10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斯諾登六月份曝光的“棱鏡”丑聞震驚了世界。但讓很多普通網民不解的是,似乎大家都已經熟悉適應了各大互聯網公司把他們的數據和資料傳給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那么,究竟這些隱私泄露問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具體影響呢?
數年來,保障個人隱私安全一直是隱私倡導者們關注的話題,只不過最近的“棱鏡”事件把這些話題推到了大眾聚光燈下。
但現在最棘手的問題其實并不是告訴大家如何給自己的信息加密,而是如何從眾多泄密事件中抓住共性,這才是打著“反監控”旗號的組織應該著手的事。
據悉,就現在的情況看來——如果你是白種美國人,同時又比較富有,那么你很可能是一個明顯的監控目標;如果你曾經和諸如谷歌的科技公司聯系過,或者有一個自己的美國電話號碼,那你幾乎一定是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控名單里。
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研究員Gangadharan認為:政府監控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呼叫記錄暴露了你的家庭住址、網頁瀏覽歷史則揭示了你的性別和所在公司。
參與維護一個古老的叫做Martus加密數據庫程序的程序師Barbra Mack警告說,大家當心卷入“技術怪圈”,盲目地通過增加軟件復雜性來提高安全度,最終將會讓軟件復雜的沒人能夠使用。比如,如果把屏幕鍵盤上的鍵隨機排序,當然可以防止鼠標追蹤程序竊取你的密碼,但會有人用它嗎?他說:“最了解隱私保護的人,往往不是最需要保護隱私的人。”

責任編輯:和碩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