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狼后有虎 看Ubuntu打造全能平臺的野心
雖然Ubuntu創立至今已經將近10年,但仍未盈利。不過,該公司的創始人依然在支持這一項目,為的就是將這款系統打造成為一個覆蓋移動、桌面、數據中心等各個領域的全能平臺。 當馬克·沙特爾沃思(Mark Shu
雖然Ubuntu創立至今已經將近10年,但仍未盈利。不過,該公司的創始人依然在支持這一項目,為的就是將這款系統打造成為一個覆蓋移動、桌面、數據中心等各個領域的全能平臺。
當馬克·沙特爾沃思(Mark Shuttleworth)2004年創辦Canonical時,他對員工許諾:“你們兩年內都可以依靠我。”
他這么說是為了讓團隊放松心情,集中精力開發Ubuntu操作系統。沙特爾沃思希望給手下減輕壓力,不必非要一鳴驚人。
他從沒發出過“最后通牒”。盡管沙特爾沃思希望Canonical能自給自足,但他始終沒有因為虧損而威脅關閉Ubuntu。“我們創業時,我對團隊說是兩年,”他最近對Ars Technica說,“我沒有說‘等到我們盈利’,我說的是,‘你們可以依靠我兩年。我希望看到的是通往成功的明確道路,和真正有趣的顛覆。’”
可是,十年過去了,Canonical依舊沒有盈利。
沙特爾沃思的個人凈資產約為5億美元,他的財富是在1999年將一家數字認證公司作價5.75億美元賣給VeriSign時獲得的。一直到今天,Canonical的所有運營資金仍然來自他個人的資助。
桌面無法獨立生存
沙特爾沃思至今沒有向Canonical的員工發出盈利的最后通牒。事實上,他反而加大了投入,希望突破既有的桌面和服務器業務,借助Ubuntu Touch進軍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
“我認為桌面就其本身而言將會滅亡。”沙特爾沃思解釋說,必須要在移動端取得成功,積極擁抱PC技術屬性的變化,才能獲得成功。
沙特爾沃思最初的目標是利用一款基于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挑戰微軟(32.23, -0.64, -1.95%)在桌面市場的霸權。但這個目標顯然沒有實現,Windows至今仍然獨占93%的桌面操作系統市場,所有的Linux發行版加起來也不到1%。這也就難怪Canonical至今沒有盈利了。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倘若沙特爾沃思放棄終端計算市場的革命夢想,轉而專注于企業客戶,Canonical完全可以盈利。多數知道Ubuntu的人之所以熟悉它,是因為這是一款免費的桌面操作系統,但Canonical還有另外一項規模可觀的業務,那就是專門為數據中心提供服務器軟件和OpenStack基礎架構平臺。Canonical最明確的盈利道路就是徹底拋棄桌面和移動業務,集中精力發展數據中心項目。
“我們可以把Canonical壓縮成一項能夠盈利的業務,”沙特爾沃思說,“我們可以只保留服務器或者只保留OpenStack,那樣規模就小多了,就能盈利了。”
當然,這絕不是沙特爾沃思的計劃。雖然他是開源軟件的堅定擁護者,但同時也有著更大的夢想,那就是構建一個橫跨手機、平板電腦、PC、服務器、云計算等各種產品的全能平臺。
“我認為機會已經增加了,所以我才愿意投資。”他說,“我喜歡顛覆,希望有朝一日,你可以在手機上擁有一款Ubuntu應用,你可以把它停靠到大屏幕上,把大屏幕變成Ubuntu PC。數據可以在使用Ubuntu客戶操作系統的云端處理,而這個云也會運行Ubuntu的主操作系統。我現在不想讓人感覺我有些妄自尊大,但我認為這的確有可能……這絕對是一種非凡的顛覆。對我來說,將這些組合到一起比任何的獨立部分都更加重要。”
Canonical總部位于英國,在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500多名員工。這家公司還沒有上市,所以我們至今不知道他們的營收和成本狀況。沙特爾沃思曾在2009年透露,Canonical當時的營收大約為3000萬美元,他當時認為公司將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此后的營收肯定增加了——盡管Canonical是一家開源公司,因此多數軟件都免費提供給用戶。
用免費軟件賺錢
雖然用戶可以免費下載Ubuntu,然后安裝到任何PC或服務器上(微軟Windows和蘋果OS X都不行),但Canonical仍有很多賺錢方式。
在內部使用Ubuntu桌面系統的企業可以向Canonical付費獲取技術支持,并應對因為使用Ubuntu產生的專利訴訟。另外,在出售PC時預裝Ubuntu的硬件廠商也會向Ubuntu付費,并與之合作確保軟硬件的兼容性。中國政府也出資讓Canonical為其開發了定制版的Ubuntu系統,取代了Windows。
家庭用戶通常無需向Canonical付費,但該公司還是與亞馬遜達成了有爭議的協議,將購物搜索結果添加到Ubuntu的桌面搜索工具里,以此獲得了一些收益。
沙特爾沃思不肯透露桌面業務本身是否已經盈利。他說,雖然桌面“顯然不太賺錢”,但桌面與服務器業務的確在競爭,看看誰對我們的營收貢獻更大。
“我認為美國人不太了解美國之外的PC世界的多元化現狀。”沙特爾沃思說,“但戴爾、惠普、聯想三大PC廠商中,今年將有一家有20%的全球PC出貨量使用Ubuntu系統,還有一家承諾明年達到同一比例。我認為,剩下的一家也會很快采取同樣的措施。”
但Canonical拒絕透露具體哪家廠商做出了承諾,哪家沒有承諾。
Canonical的服務器和云計算業務有多個收入來源。該公司向使用Ubuntu服務器和OpenStack的企業出售支持服務。他們還銷售Landscape,這是一套專門用來控制Ubuntu桌面、服務器和云計算部署狀況的系統管理工具。盡管Ubuntu本身是開源軟件,但Landscape卻是封閉的。Canonical不會將所有的軟件源代碼都免費開放。
除了為自己的員工提供Ubuntu的企業外,云計算廠商還通過互聯網向所有擁有信用卡的人提供Ubuntu虛擬機。每當你通過云端使用Ubuntu的服務器時,Canonical都能賺錢。
“你可以下載Ubuntu,我們很高興為你提供這款產品。”沙特爾沃思說,“但對于提供Ubuntu的云計算廠商而言,由于他們本質上是在代表我們,所以是一種商業行為。”
由于亞馬遜和其他公司的云計算服務都已經大獲成功,所以這項收入應該很可觀。“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所有云計算服務的首選方案,”沙特爾沃思說,“我們目前是Windows Azure排名第一的Linux發行版,是亞馬遜(293.97, -2.72, -0.92%)排名第一的操作系統。在多數提供Linux的公共云中,我們都是排名第一的操作系統。”
這些公司將Ubuntu作為客戶操作系統,但Ubuntu還可以用作主操作系統,也就是讓云計算得以存在的那個操作系統。AT&T、德意志電信、NTT DoCoMo、中國移動、惠普(27.3, 0.56, 2.09%)、愛立信(12.2, -0.06, -0.45%)和Rackspace都已經用Ubuntu和OpenStack搭建了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云計算產品。
OpenStack開源項目并非出自Canonical之手,而是由Rackspace和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共同開發的,但OpenStack是在Ubuntu上設計的,使之成為了這套軟件的默認操作系統。但Ubuntu云計算副總裁凱爾·麥克唐納(Kyle MacDonald)3個月前在拉斯維加斯Interop IT大會上對Ars Technica說,OpenStack本身已經改變了IT硬件的部署方式。“現在的規模已經不再按服務器來計算,而是按照數據中心來計算。”他說。
麥克唐納還表示,根據通過Canonical系統獲取安全更新的桌面和服務器裝機量來看,Ubuntu在全球擁有約2200萬用戶,其中多數都是桌面用戶。
OpenStack仍然處于發展早期,但首批客戶中卻不乏很多大名鼎鼎的科研機構,例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也就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運營機構。目前的多數OpenStack云可能都處在原型和概念驗證階段,并非收費產品。
但沙特爾沃思說:“全球現在大約有六七家規模最大的電信公司正在運營Ubuntu OpenStack云。”他表示,其中一些已經簽訂商業條款,還有一些正在落實條款。更加有利的是,這些運營商可以幫助Ubuntu向移動市場拓展。
原文地址:http://cio.zol.com.cn/392/3922218.html

責任編輯:和碩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