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信息化“富礦”待掘
未雨綢繆,發電企業何嘗不需要一個高視角、高起點的IT支撐,架構未來呢?
目前,對于電力信息化,業內人士的普遍看法是,除了對信息化的認知問題以外,發電領域缺少行業競爭,而且在當前電力急缺的市場狀況下,企業還顧不上考慮更深層次的管理問題,信息化很難放在靠前的位置。雖然大多數電力企業的IT基礎設施已經陸續到位,發電集團、電網公司都在開始進行信息化方面的可行性調研,下一步就應該是在基礎設施之上的高層應用拓展,但真正的大規模建設併沒有開始,電力市場還沒有走到像鋼鐵、石油這類市場的信息化突破和增長臨界點上,從整體考慮的集成化應用平臺的建設,在電力企業暫時還未開始。
“煙囪效應”之說
“由于IT部門在整個集團的定位沒有明確,因而缺乏有效的推動力量,從而使應用系統在各個部門的需求矛盾中產生。”在近日西安舉辦的電力信息化研討會上,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王聰生總結當前發電企業的應用現狀。如果把信息部門提升到一個重要位置,肯定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關鍵還是人員是否勝任這個工作。如果把信息部門歸口到總經理工作部,總經理工作部的領導對信息化的作用認識很清晰,愿意去抓,未嘗不能做得很好。但如果領導認識不到位,工作難度就比較大。因為各個部門都需要上信息系統,解決自己在工程項目管理、生產日報等業務中的問題,于是一些部門就干脆自立門戶,建信息“孤島”。據了解,一些集團公司下面的各個部門都在上各自的系統,各信息之間相互沒有關聯,王聰生總結這種情況為“煙囪效應”,因為信息來源各不相同,彼此之間沒有溝通,各自通過各自的渠道,導致集團需要的一些信息可能在幾個系統里都能得到,而且渠道不同,最后得出的結果也大相徑庭。使集團整個的信息來源不確定,直接影響決策分析。
從“孤島”到“煙囪”,電力企業如何應對當前系統建設的無序局面,被提及最多的矛盾焦點是信息化部門的權威地位問題。先鋪路后建網防治“孤島”和“煙囪”的對策,就是制定系統建設中的一些規則。經常與電力企業信息化人員“混”在一起,王聰生對幾大發電集團的系統建設情況非常了解,他建議,應用系統可以由集團各個部門自己來做,但必須基于集團統一規劃的完整數據庫,如果各個部門的應用系統都是獨立建數據庫,甚至獨立建自己的編碼,一盤散沙在所難免。而集團統一的數據庫平臺,則會很大程度避免“煙囪”現象的產生。他的另一個建議是,從各個部門的需求中,抽取出一些共性的需求,以此為主線,作為集團一體化系統建設的主線。比如在幾大集團各部門的業務中,可能都有計劃的工作,如果把計劃、生產、財務、管理等各部門的計劃工作能統一抽取出來,做一個統一平臺,今后不管哪個部門再做計劃的時候,都統一到這一個平臺上來做,從集團層面來說,減少了重復投資,系統的適用范圍更廣,也能普遍被大家所接受。而以往各個部門的類似北京路面經常性地挖溝工程,想建一個系統就挖一道溝,不僅勞民傷財,說不定還會誤傷了別人的線路。如果集團公司能有一個好的規劃,就可以避免一遍遍地挖溝。
王聰生認為,企業的人、財、設備、資產、物料、在建工程項目等等,管理的內容非常多,如果想面面俱到,抓住其中的每條主線,全部抽象出來的難度非常大,當前也是不現實的,但局部實施還是可以實現的。比如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需要把企業各部門的計劃、執行、調整、考評這個循環過程抽取出來,因為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這樣一個過程,這個工作就比較容易實現。發電集團的應用并不是都需要信息共享的,但有幾條主線是集團公司必須抓住的。首先是財務系統的主線,抓住這一主線,使成本和收入不會出現相背的地方;第二是生產計劃的主線,其中包括發電量,以及一些生產技術的指標;第三是工程項目管理,當前在建的項目有哪些?工程概況如何?投資多少?在集團公司里,這三條主線中的信息應該是一致的、共享的。此外,國內各個發電集團的組織機構不同,也決定了信息系統構建時的策略不同。比如國華集團這類新成立的發電集團,下屬很多的新建電廠,從一開始就可以從集團層面來統一規劃一些應用系統。但像5大發電集團,結構復雜,歷史包袱比較重,就很難采用同樣的方式。
不過,也有廠商建議,過去鑒于企業對IT的認知水平,我們看到的很多案例都是先把路鋪好,把網絡建好,再談應用。往往是先做個OA,再做個財務,應用越來越多,網絡也要不斷升級,信息化總像在救火應急。如果太多過渡性的解決方案出現,總是要滿足各種臨時性的需求,給未來造成的最大隱患就是集成難度的加大。而對有著后發優勢的企業來說,其實完全可以針對企業的需求,從他們要涉及的管理內容出發,從應用角度反向來設計企業硬件投入、軟件準備。EAM與ERP系統在不少信息化交流會上,聽得最多的是EAM、SIS、工程項目管理之類獨立應用系統的介紹,而在電網公司已經有星火燎原之勢的ERP建設,如上海、重慶等電力公司ERP建設如火如荼,在發電企業則少有耳聞,即使有,大多也只是FMIS這類通用應用模塊。早些時候,王聰生曾專門有文章分析EAM和ERP哪個對電廠更實用。大致的內容是,電廠50%以上的固定資產是機組設備,是個典型的設備密集性企業,而ERP管理的就是企業資源,里面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EAM。但如果做ERP,企業的很多基礎條件并不具備,比如煤炭的價格、上網電價、發電量等,這些是企業無法控制的,想管也管不了的東西。但EAM卻是電廠必須的內容。所以,電廠當前管理的重點應該落在現有條件,并且能管好的內容上。
SAP中國公司副總裁張雪峰認為,電網公司的經驗是可以借鑒到發電企業中來的。在歷史包袱沉重,又面臨當前這個特殊市場時期的5大發電集團,信息化的過程雖然需要循序漸進,但老系統總要升級,新系統總在建設,在破舊立新的時候,是一定要有適合集團化管理和發展的系統建設思路,否則就是低角度、低水平的更新改造。而發電企業面對的市場形勢不可能永遠這么樂觀,就像一位發電集團信息部門主管所分析的,“波峰之后必有波谷”。未雨綢繆,發電企業何嘗不需要一個高視角、高起點的IT支撐,架構未來呢?
不過,也有廠商建議,過去鑒于企業對IT的認知水平,我們看到的很多案例都是先把路鋪好,把網絡建好,再談應用。往往是先做個OA,再做個財務,應用越來越多,網絡也要不斷升級,信息化總像在救火應急。如果太多過渡性的解決方案出現,總是要滿足各種臨時性的需求,給未來造成的最大隱患就是集成難度的加大。而對有著后發優勢的企業來說,其實完全可以針對企業的需求,從他們要涉及的管理內容出發,從應用角度反向來設計企業硬件投入、軟件準備。EAM與ERP系統在不少信息化交流會上,聽得最多的是EAM、SIS、工程項目管理之類獨立應用系統的介紹,而在電網公司已經有星火燎原之勢的ERP建設,如上海、重慶等電力公司ERP建設如火如荼,在發電企業則少有耳聞,即使有,大多也只是FMIS這類通用應用模塊。早些時候,王聰生曾專門有文章分析EAM和ERP哪個對電廠更實用。大致的內容是,電廠50%以上的固定資產是機組設備,是個典型的設備密集性企業,而ERP管理的就是企業資源,里面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EAM。但如果做ERP,企業的很多基礎條件并不具備,比如煤炭的價格、上網電價、發電量等,這些是企業無法控制的,想管也管不了的東西。但EAM卻是電廠必須的內容。所以,電廠當前管理的重點應該落在現有條件,并且能管好的內容上。
SAP中國公司副總裁張雪峰認為,電網公司的經驗是可以借鑒到發電企業中來的。在歷史包袱沉重,又面臨當前這個特殊市場時期的5大發電集團,信息化的過程雖然需要循序漸進,但老系統總要升級,新系統總在建設,在破舊立新的時候,是一定要有適合集團化管理和發展的系統建設思路,否則就是低角度、低水平的更新改造。而發電企業面對的市場形勢不可能永遠這么樂觀,就像一位發電集團信息部門主管所分析的,“波峰之后必有波谷”。未雨綢繆,發電企業何嘗不需要一個高視角、高起點的IT支撐,架構未來呢?
責任編輯:和碩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