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存儲的備份和災難恢復策略
以云為基礎的資源存儲可以用來備份數據以及進行災難恢復。
以云為基礎的資源存儲可以用來備份數據以及進行災難恢復,但是這一過程中有一些要注意的問題。
企業應采取預防措施,以確保在發生災難時,關鍵信息可以安全、迅速、順利地從云端存回到企業數據中心的IT系統。
企業內網中的數據正在迅速增多。根據IDC最近所做的一個調查,三分之二受訪的德國企業IT負責人表示,過去兩年中,其所在企業的數據量增長了20%左右。
本地數據多為關鍵信息
造成企業內網數據增多的原因有很多,企業把越來越多的信息改用電子形式存儲就是一個重要原因。
德勤公司一份名為《中小企業電子化情況調查》的報告顯示,德國中小企業更傾向于把資料以電子數據形式保存。73%的受訪企業表示,數據電子化對他們來說,有著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根據德國稅法、營業稅法以及商業法典的規定,企業和公共機構有義務長期保存電子文件,賬目、賬冊及記錄、年終財務報表、庫存和財務報告、憑單等要保存十年,其他資料要保存六年。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也是促進數據電子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大數據可以包括不同來源、不同形式的信息,并對其進行評估。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研究數據、社交網絡用戶行為以及興趣的研究數據、網店客戶的數據、瀏覽支援論壇用戶的數據等都可以成為大數據的來源。
大數據還可以分析M2M(Machine-to-Machine,機器對機器)數據,如GPS傳回的機動車所在方位數據、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又稱電子標簽)芯片傳回的數據以及自動銷售機傳回的數據。
云端存儲的好處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公共機構更愿意把數據存儲在云端,而不是擴建本地數據中心,因為云端存儲有許多好處:存儲中心的容量可以靈活調節,真正滿足企業需求;不需要在企業網絡中安裝存儲系統并對其進行維護;將數據存儲在云端有利于數據的備份和災難恢復;保存在云端的數據可以在有需要時隨時被恢復。
從以上幾點來看,將數據存儲在云端對企業來說的確很有意義。不過,企業在采取云端存儲策略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以下幾種有可能導致數據丟失的情況:黑客襲擊、員工疏忽或者蓄意破壞、自然災害;IT組件故障,尤其是服務器和存儲系統故障;由于采取新技術而不斷變化的IT需求,如虛擬化和大數據技術。
備份和災難恢復功能基本沒有經過測試
然而,在實踐中,企業和公共機構對數據的備份和災難恢復往往太掉以輕心。美國市場調查公司TechValidate的一個調查問卷顯示,硬件設備出問題的頻率比IT負責人預期的要高57%的企業表示,公司的IT系統在過去12個月中至少出現過一次崩潰,導致不得不更換新的設備,并對數據進行恢復;37%的企業甚至在過去6個月中就出現過系統崩潰的情況。
同時,這份調查還表明,有81%的受訪企業和受訪機構并沒有測試過他們的備份和災難恢復措施是否真的有效,這是一個令人警惕的數字。因為對于企業來說,一個有效的災難恢復機制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很顯然,絕大多數企業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不夠深刻。
多點云存儲
直到最近,業界都一直在流傳這樣一種觀點:應該把關鍵數據存儲在企業的計算中心中。如果企業已經采取了云端存儲的策略,那么企業的計算中心就可以撤了。而事實正好相反。如果企業把所有的數據都存儲在一個云端,那么會給企業帶來一系列弊端,首先出現的就是成本問題和數據恢復問題(災難恢復)。先來看看成本問題。云端存儲確實能為企業節省費用,但是企業如果把所有數據未經過濾就存入云端——例如企業活動的圖片、客戶信息,那么成本就會立刻上升。把所有數據都存儲到云端不可取的另一個原因是,并不是所有數據都是員工工作時需要的。例如,企業或公共機構出于法律原因不得不存儲的文件。至于這些數據到底應該保存到哪里,每個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決定。不過,要牢記的是,一旦相關機構要求調用這些數據,企業一定要及時作出反應。
總而言之,上述不得不存儲的文件雖然重要、必須妥善保存,但是沒有必要把它們跟員工平時經常使用的數據放在一起。
只收集并恢復關鍵數據
常用數據和不常用數據不要放在一起的另一個原因是,一旦IT系統崩潰,需要盡快恢復數據。而存儲的數據越多,數據恢復消耗的時間就越長。如果一個企業因一次故障要恢復過去十年收集的數據,那么就會出現以下最不樂觀的情況:用戶必須長時間等待,直到數據恢復進程結束,才能拿到需要的數據。企業可能會遭受巨額經濟損失。這一點并不難想象,只要想想如果超市的支付系統崩潰,大批客人排隊等待付款的情形就明白了??傊?,同一云端存儲的數據越多,崩潰后恢復的時間越長,經濟損失越大。
實用解決方案
為了避免出現上面提到的問題,企業要思考下面這兩個問題:哪些數據應該放在一起?一旦系統崩潰,恢復數據需要多長時間?
要回答上面這兩個問題,企業需要完成以下幾個步驟:1. 找出企業的關鍵數據,并保證它們存儲的這個云端在系統崩潰之后能夠盡快恢復。2. IT部門應對企業數據的重要性進行分級,并將不同級別的數據保存在不同的云端中,不常用的數據可以存儲在價格低廉的云端里。系統崩潰之后,這些數據恢復的時間多拖幾天也沒有關系。3. 關鍵數據應單獨存儲在高效、快捷、價格稍高的云端中,以節省數據恢復的時間。其余數據也應該根據其重要性排序分別存儲。4. 不過,對數據進行人工分級非常耗費時間。即便整個IT團隊一起加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如果能讓分級過程自動化,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一些公司,例如Kaseya公司,就推出了高效的備份、災難恢復解決方案,可以按照用戶的設置來為數據分級。也就是說,原本非常耗費時間的數據分級工作,可以在一天之內就完成。
這種分級自動化的做法能為企業帶來很多好處。一方面,它可以把IT部門從繁重的日常分級工作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有時間去做那些對企業或者機構發展來說更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它可以保證把企業的所有數據都進行云端存儲。萬一出現需要數據恢復的情況,企業也可以從容應對。
小結:一鍵災難恢復
企業如果貫徹前面提到的這種數據管理機制,就可以保證數據安全。
不管是企業用戶、組織用戶,或者是公共機構用戶,都可以測試并改善其備份、災難恢復機制。除此之外,用戶還可以在服務器或者存儲系統崩潰時迅速實現數據恢復,避免“災難”的發生。
企業應采取預防措施,以確保在發生災難時,關鍵信息可以安全、迅速、順利地從云端存回到企業數據中心的IT系統。
企業內網中的數據正在迅速增多。根據IDC最近所做的一個調查,三分之二受訪的德國企業IT負責人表示,過去兩年中,其所在企業的數據量增長了20%左右。
本地數據多為關鍵信息
造成企業內網數據增多的原因有很多,企業把越來越多的信息改用電子形式存儲就是一個重要原因。
德勤公司一份名為《中小企業電子化情況調查》的報告顯示,德國中小企業更傾向于把資料以電子數據形式保存。73%的受訪企業表示,數據電子化對他們來說,有著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根據德國稅法、營業稅法以及商業法典的規定,企業和公共機構有義務長期保存電子文件,賬目、賬冊及記錄、年終財務報表、庫存和財務報告、憑單等要保存十年,其他資料要保存六年。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也是促進數據電子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大數據可以包括不同來源、不同形式的信息,并對其進行評估。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研究數據、社交網絡用戶行為以及興趣的研究數據、網店客戶的數據、瀏覽支援論壇用戶的數據等都可以成為大數據的來源。
大數據還可以分析M2M(Machine-to-Machine,機器對機器)數據,如GPS傳回的機動車所在方位數據、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又稱電子標簽)芯片傳回的數據以及自動銷售機傳回的數據。
云端存儲的好處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公共機構更愿意把數據存儲在云端,而不是擴建本地數據中心,因為云端存儲有許多好處:存儲中心的容量可以靈活調節,真正滿足企業需求;不需要在企業網絡中安裝存儲系統并對其進行維護;將數據存儲在云端有利于數據的備份和災難恢復;保存在云端的數據可以在有需要時隨時被恢復。
從以上幾點來看,將數據存儲在云端對企業來說的確很有意義。不過,企業在采取云端存儲策略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以下幾種有可能導致數據丟失的情況:黑客襲擊、員工疏忽或者蓄意破壞、自然災害;IT組件故障,尤其是服務器和存儲系統故障;由于采取新技術而不斷變化的IT需求,如虛擬化和大數據技術。
備份和災難恢復功能基本沒有經過測試
然而,在實踐中,企業和公共機構對數據的備份和災難恢復往往太掉以輕心。美國市場調查公司TechValidate的一個調查問卷顯示,硬件設備出問題的頻率比IT負責人預期的要高57%的企業表示,公司的IT系統在過去12個月中至少出現過一次崩潰,導致不得不更換新的設備,并對數據進行恢復;37%的企業甚至在過去6個月中就出現過系統崩潰的情況。
同時,這份調查還表明,有81%的受訪企業和受訪機構并沒有測試過他們的備份和災難恢復措施是否真的有效,這是一個令人警惕的數字。因為對于企業來說,一個有效的災難恢復機制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很顯然,絕大多數企業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不夠深刻。
多點云存儲
直到最近,業界都一直在流傳這樣一種觀點:應該把關鍵數據存儲在企業的計算中心中。如果企業已經采取了云端存儲的策略,那么企業的計算中心就可以撤了。而事實正好相反。如果企業把所有的數據都存儲在一個云端,那么會給企業帶來一系列弊端,首先出現的就是成本問題和數據恢復問題(災難恢復)。先來看看成本問題。云端存儲確實能為企業節省費用,但是企業如果把所有數據未經過濾就存入云端——例如企業活動的圖片、客戶信息,那么成本就會立刻上升。把所有數據都存儲到云端不可取的另一個原因是,并不是所有數據都是員工工作時需要的。例如,企業或公共機構出于法律原因不得不存儲的文件。至于這些數據到底應該保存到哪里,每個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決定。不過,要牢記的是,一旦相關機構要求調用這些數據,企業一定要及時作出反應。
總而言之,上述不得不存儲的文件雖然重要、必須妥善保存,但是沒有必要把它們跟員工平時經常使用的數據放在一起。
只收集并恢復關鍵數據
常用數據和不常用數據不要放在一起的另一個原因是,一旦IT系統崩潰,需要盡快恢復數據。而存儲的數據越多,數據恢復消耗的時間就越長。如果一個企業因一次故障要恢復過去十年收集的數據,那么就會出現以下最不樂觀的情況:用戶必須長時間等待,直到數據恢復進程結束,才能拿到需要的數據。企業可能會遭受巨額經濟損失。這一點并不難想象,只要想想如果超市的支付系統崩潰,大批客人排隊等待付款的情形就明白了??傊?,同一云端存儲的數據越多,崩潰后恢復的時間越長,經濟損失越大。
實用解決方案
為了避免出現上面提到的問題,企業要思考下面這兩個問題:哪些數據應該放在一起?一旦系統崩潰,恢復數據需要多長時間?
要回答上面這兩個問題,企業需要完成以下幾個步驟:1. 找出企業的關鍵數據,并保證它們存儲的這個云端在系統崩潰之后能夠盡快恢復。2. IT部門應對企業數據的重要性進行分級,并將不同級別的數據保存在不同的云端中,不常用的數據可以存儲在價格低廉的云端里。系統崩潰之后,這些數據恢復的時間多拖幾天也沒有關系。3. 關鍵數據應單獨存儲在高效、快捷、價格稍高的云端中,以節省數據恢復的時間。其余數據也應該根據其重要性排序分別存儲。4. 不過,對數據進行人工分級非常耗費時間。即便整個IT團隊一起加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如果能讓分級過程自動化,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一些公司,例如Kaseya公司,就推出了高效的備份、災難恢復解決方案,可以按照用戶的設置來為數據分級。也就是說,原本非常耗費時間的數據分級工作,可以在一天之內就完成。
這種分級自動化的做法能為企業帶來很多好處。一方面,它可以把IT部門從繁重的日常分級工作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有時間去做那些對企業或者機構發展來說更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它可以保證把企業的所有數據都進行云端存儲。萬一出現需要數據恢復的情況,企業也可以從容應對。
小結:一鍵災難恢復
企業如果貫徹前面提到的這種數據管理機制,就可以保證數據安全。
不管是企業用戶、組織用戶,或者是公共機構用戶,都可以測試并改善其備份、災難恢復機制。除此之外,用戶還可以在服務器或者存儲系統崩潰時迅速實現數據恢復,避免“災難”的發生。

責任編輯:和碩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