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等多種因素導致國內行業移動信息化發展緩慢
業界對移動信息化的爆炒,不光為整個產業鏈帶來了足夠的眼球和發展的土壤,也為進一步深化發展企業移動信息化帶來了諸多疑問。可以慶幸的是用戶的需求動力,已經開始從老大需要、政策要求、面子擺設,逐步轉變到
業界對移動信息化的爆炒,不光為整個產業鏈帶來了足夠的眼球和發展的土壤,也為進一步深化發展企業移動信息化帶來了諸多疑問。可以慶幸的是用戶的需求動力,已經開始從“老大”需要、政策要求、面子擺設,逐步轉變到企業用戶開始認識到的移動信息化帶來的高效率和價值;對移動信息化關注的著力點也從“好奇”轉變為“帶著自己的需求去接近它”,并且向類似“剛需”的臨界點邁進。雖然企業用戶方面的利好趨勢越發明顯,但同樣來自這端的一些不穩定因素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移動信息化的進一步深化發展,本文將主要就企業“意識”方面來探討其中包含的阻礙作用。
正如前面提到的,雖然部分企業用戶最初發展移動信息化來自于“老大”需要這樣一種驅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或多或少地積累了一些相關經驗,根據近期的一份企業CIO調研發現,大家普遍認為發展企業移動信息化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安全、缺少一般行業實踐、成本等等可見層面。

對安全要素的進一步發掘,我們發現部分企業對移動信息化背景下安全的考慮缺少足夠的意識準備:
首先,我們看到部分企業的安全防范工作還缺少與移動信息化需求相互匹配的認識。
針對“安全問題的解決”要素,有這樣一組粗略的數據與諸位分享。通過與部分CIO的溝通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對安全的重要性和先決性100%的CIO都持認同態度,并且目前他們認為已經為他們的移動信息化系統和應用做出了相關的安全風險控制措施;但進一步溝通發現,大家在部署移動應用的過程中針對安全風險方面的工作是如此的脆弱,沒有完整的規劃、完全依靠廠商的建議、主要依靠原有的防護體系是此次調研中最集中的反饋。最讓我們意外的是,某中型快銷商貿機構目前為散布在各大區渠道網點的銷售人員的移動終端內部署了相應的CRM和銷售系統,在與該機構信息化負責人的溝通過程中問到他們目前有什么樣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系統,負責人所提到的手段完全擬合了傳統信息化背景下的安全防護措施,換句話說他還是在用原來的方法解決現在的問題。當我們問道:“如果貴司的銷售人員不慎將終端丟失怎么辦?”,而得到的回答是,“我們公司規定不允許丟失”,多么痛的領悟。

但是我們同樣也看到,還是有不少企業對安全的意識已經不是僅僅停留在“重要“這個層面,而是在真正缺少參考的前提下,開始了他們的安全之路,粗略調查發現,45%已經部署移動應用的企業,在安全建設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調研,并且基于現有的安全解決辦法盡可能地構建了較完整的安全解決方案,同時還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進一步聚焦發現,這些客戶主要集中在金融、政府、高端制造、IT行業,而且企業規模較大,人員移動辦公需求明顯,企業效益相對較好。
其次,我們看到不同終端部署背景下的安全防范由于認識的粗放,手段顯得簡單粗暴。
事實上,企業客戶在進行移動信息化的過程中多數會面臨一個選擇,對員工的移動終端是統一下發還是最近特火的“BYOD(自帶設備辦公)”。面對這兩條路,資金實力雄厚、安全需求較強的行業,如政府、金融等往往會采取統一下發設備的方式。而有些企業選擇BYOD,則可能是出于降低購置設備成本的考慮。
通過調研部分企業員工發現,統一下發設備情況下,大家對于辦公的監控以及限制個人應用安裝的接受度都比較高,但當牽涉到監控非辦公使用時員工接受度會下降明顯,因為他們認為即使是企業設備,員工也應該有一定的使用自由度,相反如果過于強調管控最大化,管得過嚴、過死,企業的設備對員工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部分員工甚至表示可能會采取越獄等逃避企業監控的方式進行個人活動。
BYOD背景下員工對于使用企業數據時的監測、以及特定條件下對部分功能進行限制等方面管控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但是一旦牽涉到個人資料、個人隱私等,員工的接受度馬上降了下來。進行深入溝通后發現,無論是能夠接受還是不愿意接受的員工,都認為如果因為企業或者管控方面的原因損失到了個人資料或隱私,他將拒絕使用企業軟件,甚至對企業不惜提出訴訟。根據此次粗略調查發現,企業在基于移動設備管理系統進行管理策略設計的時候,往往過分強調了企業的需求而忽略了員工。我們通過與部分員工的溝通分析,企業為了實現安全風險最小化而進行最大化管控導致員工排斥,除了企業確實缺少有效的安全策略實踐而逼迫他們不得不做當前這樣的選擇之外,更重要的是,企業端由于意識的原始,對員工的安全防范,手段顯得簡單粗暴,很難得到來自員工的真心支持,這也造成了移動信息化發展的難度。
由此可見,無論是統一下發設備,還是BYOD,都要留給員工一定的空間,在安全與管控之間做到一個平衡,避免因為過度監控帶來的不“安全”。從意識上考慮到移動信息化與傳統信息化背景下對員工的安全管控已經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原有的帶有強制性的手段現在不一定適用。

由此可以初步判斷,對移動信息化深入的難點雖然表現在安全方面的阻礙,但是通過比較發現部分普通行業移動信息化發展緩慢,主要的還是在意識方面還不能夠與移動信息化的內涵匹配。加上其他原本就相對薄弱的因素,例如缺少政策支持、資金厚度,進一步遲滯了這些行業的移動信息化發展。所以我們一方面建議企業用戶需要在移動信息化發展的大潮中積極轉變思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議廠商真正地走入到企業用戶中去進行相關的對話交流,為進一步發展移動信息化做好“群眾工作”,尤其是普通行業,而不是把眼球只盯住政府、金融等領域。
正如前面提到的,雖然部分企業用戶最初發展移動信息化來自于“老大”需要這樣一種驅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或多或少地積累了一些相關經驗,根據近期的一份企業CIO調研發現,大家普遍認為發展企業移動信息化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安全、缺少一般行業實踐、成本等等可見層面。

對安全要素的進一步發掘,我們發現部分企業對移動信息化背景下安全的考慮缺少足夠的意識準備:
首先,我們看到部分企業的安全防范工作還缺少與移動信息化需求相互匹配的認識。
針對“安全問題的解決”要素,有這樣一組粗略的數據與諸位分享。通過與部分CIO的溝通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對安全的重要性和先決性100%的CIO都持認同態度,并且目前他們認為已經為他們的移動信息化系統和應用做出了相關的安全風險控制措施;但進一步溝通發現,大家在部署移動應用的過程中針對安全風險方面的工作是如此的脆弱,沒有完整的規劃、完全依靠廠商的建議、主要依靠原有的防護體系是此次調研中最集中的反饋。最讓我們意外的是,某中型快銷商貿機構目前為散布在各大區渠道網點的銷售人員的移動終端內部署了相應的CRM和銷售系統,在與該機構信息化負責人的溝通過程中問到他們目前有什么樣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系統,負責人所提到的手段完全擬合了傳統信息化背景下的安全防護措施,換句話說他還是在用原來的方法解決現在的問題。當我們問道:“如果貴司的銷售人員不慎將終端丟失怎么辦?”,而得到的回答是,“我們公司規定不允許丟失”,多么痛的領悟。

但是我們同樣也看到,還是有不少企業對安全的意識已經不是僅僅停留在“重要“這個層面,而是在真正缺少參考的前提下,開始了他們的安全之路,粗略調查發現,45%已經部署移動應用的企業,在安全建設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調研,并且基于現有的安全解決辦法盡可能地構建了較完整的安全解決方案,同時還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進一步聚焦發現,這些客戶主要集中在金融、政府、高端制造、IT行業,而且企業規模較大,人員移動辦公需求明顯,企業效益相對較好。
其次,我們看到不同終端部署背景下的安全防范由于認識的粗放,手段顯得簡單粗暴。
事實上,企業客戶在進行移動信息化的過程中多數會面臨一個選擇,對員工的移動終端是統一下發還是最近特火的“BYOD(自帶設備辦公)”。面對這兩條路,資金實力雄厚、安全需求較強的行業,如政府、金融等往往會采取統一下發設備的方式。而有些企業選擇BYOD,則可能是出于降低購置設備成本的考慮。
通過調研部分企業員工發現,統一下發設備情況下,大家對于辦公的監控以及限制個人應用安裝的接受度都比較高,但當牽涉到監控非辦公使用時員工接受度會下降明顯,因為他們認為即使是企業設備,員工也應該有一定的使用自由度,相反如果過于強調管控最大化,管得過嚴、過死,企業的設備對員工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部分員工甚至表示可能會采取越獄等逃避企業監控的方式進行個人活動。
BYOD背景下員工對于使用企業數據時的監測、以及特定條件下對部分功能進行限制等方面管控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但是一旦牽涉到個人資料、個人隱私等,員工的接受度馬上降了下來。進行深入溝通后發現,無論是能夠接受還是不愿意接受的員工,都認為如果因為企業或者管控方面的原因損失到了個人資料或隱私,他將拒絕使用企業軟件,甚至對企業不惜提出訴訟。根據此次粗略調查發現,企業在基于移動設備管理系統進行管理策略設計的時候,往往過分強調了企業的需求而忽略了員工。我們通過與部分員工的溝通分析,企業為了實現安全風險最小化而進行最大化管控導致員工排斥,除了企業確實缺少有效的安全策略實踐而逼迫他們不得不做當前這樣的選擇之外,更重要的是,企業端由于意識的原始,對員工的安全防范,手段顯得簡單粗暴,很難得到來自員工的真心支持,這也造成了移動信息化發展的難度。
由此可見,無論是統一下發設備,還是BYOD,都要留給員工一定的空間,在安全與管控之間做到一個平衡,避免因為過度監控帶來的不“安全”。從意識上考慮到移動信息化與傳統信息化背景下對員工的安全管控已經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原有的帶有強制性的手段現在不一定適用。

由此可以初步判斷,對移動信息化深入的難點雖然表現在安全方面的阻礙,但是通過比較發現部分普通行業移動信息化發展緩慢,主要的還是在意識方面還不能夠與移動信息化的內涵匹配。加上其他原本就相對薄弱的因素,例如缺少政策支持、資金厚度,進一步遲滯了這些行業的移動信息化發展。所以我們一方面建議企業用戶需要在移動信息化發展的大潮中積極轉變思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議廠商真正地走入到企業用戶中去進行相關的對話交流,為進一步發展移動信息化做好“群眾工作”,尤其是普通行業,而不是把眼球只盯住政府、金融等領域。

責任編輯:和碩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