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供電局創新安全管理模式謀發展
“兩站兩交一查”制度:抓好隊伍
“兩站兩交一查”工作是今年平湖市供電局通過準軍事化管理而推出的一項安全管理新措施。年初,該局曾組織班組成員170人次進行專項“兩站兩交一查”培訓,以提升隊伍精氣神,落實好各項施工任務,加強現場的安全管理。
“兩站兩交一查”工作的內容是指在班前與班后,施工人員要站隊兩次,工作負責人與工作監護人必須交待工作任務、安全措施作業工器具、材料完備情況等。班后會上,還對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
2011年年初,平湖市供電局強調班組現場作業的準軍事化、標準化管理,要求各生產班組嚴格執行《平湖市供電局“兩站兩交一查”執行規范》,在實際工作中,該局還安排“領導干部到崗到位”和專業稽查、飛行檢查等形式進行監督和考核,確保這一制度成為長效機制。
當湖供電營業所的此項工作最具代表性,該所是唯一在所內開辟了"兩站兩交一查"站位區域的班組。"每天早上7點30分集合令一響,20名施工人員必須在5分鐘內站隊完畢,當天的工作內容交待與分工在10分鐘內全部完成"所長楊玉銳深有體會地說,為了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與工作責任心,他還將最新的上級安全文件要點"拎"出來傳達,在"苦口婆心"下,施工人員完全改變了以前上班拖拉的習慣,并對當天施工任務更加明確、更加負責。
“兩站兩交一查”工作除了管好隊伍的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還充分發揮了推進風險管控系統實用化工作的作用。今年1月,嘉興電力局啟動風險管控實用化工作后,還將現場風險的“管控”和作業現場“兩站兩交一查”制度緊密結合,重在強化執行準軍事化和標準化,從管好隊伍的角度努力推進配網作業風險管控的深化應用。
優化生產計劃加安全風險管控:管好配網
配網管理一直是電力系統安全生產的難點,平湖市供電局堅持以年、月、周為節點建立標準化生產計劃管理流程,形成以周計劃為核心的計劃控制流程,并強調計劃的剛性執行與安全生產的風險管控來強化電網安全管理,通過兩大創新管理系統的實施,在優化生產計劃的同時,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落實措施、總結提升”四個方面開展風險預控,使現場施工作業工作形成了閉環,提升了全局的安全生產精益化管理水平。
配網計劃管理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龍頭,一份編排合理、考慮周全、安排有序的生產計劃對安全生產工作至關重要。2009年,平湖市供電局研發了“生產計劃優化輔助決策系統”,也就是IDOP系統。該系統根據PSMS系統年、月、周生產計劃流程數據流,結合縣局配網基礎數據,采用IBM公司先進的智能尋優算法,進行停電計劃的智能編排與平衡優化。系統具備三層優化框架功能。通過“部門內部優化”防止計劃錯誤和遺漏,提高計劃編制質量,通過“部門間協調優化”理順配合、結合工作,提高溝通效率,通過“生技科全局優化”查漏補缺,促進結合,減少重復停電。一年來共優化月計劃970條,優化周計劃5222條,建立配合、結合工作1165組。部門之間結合、配合停電工作后,節省了上千個停電時戶數,提高了企業效益與客戶滿意度。
“生產計劃優化輔助決策系統”建設目的在于如何提高生產計劃管理質量與效率,提高供電可靠性;而2010年該局開始研發的“安全風險預控輔助決策系統”(即II期深化),則是隨著配網構架與各類生產作業的“增容”,以及安全風險的加大,立足于系統實用化、平臺整體優化、全局安全效益最大化目標而研發的。
去年3月,該項目建設正式啟動。在明確業務需求的基礎上,借助信息技術,在生產計劃輔助決策系統加入了風險辨識、分析與管控功能,使安全生產承載力分析、安全風險評估控制與生產計劃無縫對接,從而實現電網與人員安全風險、用戶影響與可靠性指標超標風險的最小化。在實際應用時,當生產單位編制完生產計劃后,該系統會根據停電范圍、人員安排和工程量等信息,結合配網相關臺賬、負荷數據,自動識別出潛在的檢修、運行操作及調度作業類風險,并計算出相應的風險系數和等級,提示風險因素和來源,大大減少了人工評估的工作量。更為重要的是,系統會基于風險措施庫,為每一個風險因素配對控制措施,生產人員只需對相關措施進行修正確認即可。對于三星級及以上的高風險生產作業,系統會自動生成《安全風險控制措施卡》和《調度運行方式風險預警通知書》。這些資料經每周周計劃會議審核討論、批準后,由相關人員帶到施工現場進行班前提醒,從而避免現場作業風險。施工結束后,通過典型生產風險案例的總結,補充、完善控制措施,并充實到生產安全風險措施庫中,真正實現安全風險的閉環管理。
據了解,該安全風險管控輔助決策系統可實現在計劃編制環節就開始風險辨識和防范,并能根據實際安全承載力分析制訂出周密合理、協調有序的作業計劃。這一系統的應用,不僅能在風險識別、風險評估、落實措施、總結提升方面充分發揮特色作用,還可形成“配網生產作業安全風險概覽”資訊,決策管理層只要瀏覽局域網首頁的鏈接,可隨時了解一周天氣狀況、停電信息及運行、檢修、調度作業風險情況,從而將風險預控理念融入到每一個工作環節。該系統在全局生產業務中應用一年多來,已辨識風險151條,針對三星級以上風險制作控制卡31張,針對特殊運行方式發出風險預警通知書9份,從而將生產作業風險降到了最低。
電力設施保護立體防護體系:護好線路
電力設施被盜、受外力破壞不僅曾使該局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還大大降低了供電可靠性。平湖市供電局經過近年來的探索與嘗試,終于采取了人防加技防的電力設施保護模式,為電網安全筑起了“雙重壁壘”。
人防是指電力設施立體防護體系,該體系是由“群眾義務護線員、營業所運行崗位工、線路工區運行崗位工、變電所設備主人、警企聯絡室警員”組成的立體網絡。該局將電力設施區域劃分為72個責任區,并落實專人負責電力設施保護工作,從而形成橫向覆蓋到村(臺區),縱向牽手群眾義務護線員、運行崗位工、治安警員的立體保護網絡。在嚴格規范的制度保障下,立體防護體系充分發揮“分層協作”、“警企民聯絡”、“屬地化管理”的優勢,通過周、月定期信息聯絡、定期巡查、獎懲結合和年度評優等活動協調運作,實現提高電力設施隱患信息收集率、處理率和及時性、降低電力設施外破次數的目的。
據統計,今年7月至9月,電力設施保護立體防護網絡充分發揮優勢,在立體防護處理流程規范下對4575條高低壓線路實施“人防”管理,開展群眾義務護線員巡視1029次,發現隱患14處,崗位工巡視2434次,發現隱患593處,發出安全隱患告知書、安全協議書、宣傳資料近900份。
技防指的是在農村偏僻的低壓線路上安裝防盜報警裝置。今年,該局在警企聯絡室分析重大涉電案件,提出加大技防資金投入,對野外偏僻變壓器等重要供電設施安裝防盜報警裝置、視頻監控裝置;加強施工工地、變電站巡查等防控建議下立即采取了技防措施,以確保供電設施的安全運行。
截至目前,平湖市供電局已在平湖市9個鎮(街道)70多個村的偏僻400伏線路上試點安裝了100套名為“電力保護神”的保護裝置,記者曾在“電力保護神”安裝現場了解到,一旦三相導線中的任何一條導線被剪斷或發生故障,該裝置就會立即發出遠程聲光報警或震動報警,并通過GSM網絡將破壞或故障現場的地點、名稱、路名傳輸至供電值班人員或者110指揮中心處,線路設備主人將于第一時間接到短信通知,這能起到24小時防盜、防外力破壞的作用,與立體式“人防”網絡共同發揮出雙重保護威力。
通過電力設施立體防護體系的運作,有效控制和減少了外力破壞跳閘故障,電力設施外破指標實現了同比下降(平湖局去年發生三期外力破壞事件,今年到目前為止僅發生了一起)。同時通過防護網絡及時反饋的信息,大大提高了電力設施上通道上樹木、竹子距離不足、拉線銹蝕等缺陷發現的及時性。

責任編輯:黎陽錦
-
發電電力輔助服務營銷決策模型
2019-06-24電力輔助服務營銷 -
繞過安卓SSL驗證證書的四種方式
-
網絡何以可能
2017-02-2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