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售電公司:用戶簽了“全包偏差” 就事不關己了嗎?
今年1月份,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在發布《關于開展2018年2月份集中競價需求申報通知》時提到:售電公司需在需求申報界填報當月所有代理用戶的用...
今年1月份,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在發布《關于開展2018年2月份集中競價需求申報通知》時提到:售電公司需在需求申報界填報當月所有代理用戶的用電需求。

我們暫且不談此舉的目的是否在于為即將到來的現貨市場做鋪墊,但用戶需求電量與實際電量的偏差將被如實記錄在廣東電力交易系統。
換個角度,如果售電公司按照用戶原始電量需求填報,那么,廣東電力交易系統記錄下的便是每個企業真實的偏差情況。這意味著,企業用電的準確性會被官方系統記錄,那么,一旦政策允許,售電公司在代理企業購電時,便有了判斷企業用電準確與否的客觀依據。所以,對于用戶而言,即使簽了全包偏差合同,也并不意味著電量偏差控制與己無關。
隨著現貨市場的到來,售電公司將會面臨更多的風險,目前月結月清的偏差考核,到了現貨市場,可能便是與交易頻次同步的日、小時或者分鐘結算,價格變化更加頻繁,市場不確定性及風險更加突出。在接下來的電力交易市場,售電公司預測和擬合用戶用電負荷曲線時,必將更加關注企業的用電穩定性及預測能力;如果恰好有一個客觀的數據供售電公司做參考,這將無疑可以為售電公司降低不少經營風險。反過來,對于企業,一旦電量偏差較大這件事成了公開的秘密,其議價能力將大打折扣。
從另一個角度看,今年的售電公司的獲利空間已被大幅壓縮,2月份售電市場偏差情況不容樂觀,對大部分售電公司來說是雪上加霜,經營形勢嚴峻。這個節點上,偏差考核對售電公司的經營影響比重將進一步提高,相信經過這一輪市場洗禮后,售電公司將會更加理性地設定“全包偏差”這個合同條款。
偏差電量這個話題已經是一個快被說爛了的話題,卻依然是眾多售電公司最大的痛點之一。同時我們都意識到,即使被討論再多次,沒有企業數據支撐,沒有企業主動參與,都將事倍功半或是徒勞之舉。
而對于大部分沒有足夠大的電量池、沒有余地選擇用戶優化電量組合的售電公司,除了讓“偏差”與企業緊密相關,還有多少其他辦法?!

責任編輯:李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