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電力交易降成本與火電行業生存之間 兩者該如何共存?
1月8日,甘肅省發布了2018年的電力直接交易公告,晶見也對交易方式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據晶見了解,2018年甘肅直購電可能面臨非常之難的困境...
據晶見了解,2018年甘肅直購電可能面臨“非常之難”的困境,這其實就是降成本與電廠虧損的矛盾激化,我們可以從甘肅這里一窺當前電力市場生態圈現狀。
供需平衡,難競爭出優惠價格
首先是市場供需平衡,供需比是1:1。根據市場公告可知,甘肅2018年的直購電規模是320億千瓦時,這是174家準入電力用戶的電量規模,對應的也是127家準入電廠的交易規模。在電力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省份在供需考慮上都是供大于求的,這有利于促進發電側的競爭,給予購電側更優惠的價格。
這里附上詳細數據:
用戶側:準入174家直接交易電量320億千瓦時。
其中:電解鋁企業4家138.57億千瓦時,鐵合金企業30家71.25億千瓦時,碳化硅企業35家22.95億千瓦時,電石企業6家22.27億千瓦時,戰新骨干企業57家19.45億千瓦時,蘭州新區企業28家9.49億千瓦時,政策明確企業8家28.37億千瓦時,鐵路牽引變6家7.64億千瓦時。
發電側:準入127家直接交易電量320億千瓦時。
其中:火電廠22家238.2億千瓦時,包括安全約束與調峰調頻電量173.48億千瓦時,匹配供熱電量64.74億千瓦時;水電廠105家匹配電量81.8億千瓦時。火電廠安全約束與調峰調頻電量、匹配供熱電量、匹配水電電量分別占交易電量規模的54.21%、20.22%、25.57%。匹配供熱電量、匹配水電電量分別占供熱總電量、水電總電量約32%。
交易規則設置引質疑
除了供需比的平衡,其次就是甘肅省內發電量全部是優先發電量,非優先發電量基本為零,這樣的現狀是甘肅電力市場化面臨的難點之一。
按照公告披露信息顯示,安全約束與調峰調頻電量173.48億千瓦時由火電廠與用戶采取雙邊協商、集中交易的方式開展,市場主體自由選擇、自主協商,在交易平臺申報交易電量、電價。由于安全約束與調峰調頻電量是必發電量,且已經明確了各火電廠上限電量包括機組必開方式下按50%確定的供熱電量、安全約束電量,以及按13%確定的各電廠調峰調頻電量。也就是說,各火電廠上限電量都是其必發電量,誰的電量誰發,誰也不能通過直購電拿走別人的電量。
換句話說:發電廠可以不降價,當然市場交易未必就是要發電側單方降價。
同時,有市場主體向晶見指出,在省內發電量全為優先發電量的情況下,由于直購電規模逐年擴大,為了滿足用戶側的購電需求,甘肅省在2017年就按照原則上不少于20%的比例,將供熱電量、水電電量納入市場電量交易范圍,通過定價和電量匹配方式開展,這樣的做法在當時就已遭到發電廠的質疑。
在今年的交易規則中也寫道,供熱電量、水電電量只申報電量,不申報交易價格,交易價格也參考本次直接交易已形成的市場價格綜合研究明確。相關人士表示,這種匹配電量的做法還將遭到發電企業的質疑(有指定交易對象、指定交易電量、指定交易電價“三指定”嫌疑)甚至抵制。
火電生存難,用戶望優惠
第三個難點就是目前不少省份都面臨的一個現狀,“建立電力市場機制,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是電力市場化的目標和動力,但是甘肅目前火電行業整體處于持續巨額虧損狀態,許多火電企業已經“資不抵債”(聽說某火電企業投產才10年,累計虧損已經大于總投資),裝機容量嚴重過剩導致利用小時低下(2017年常規火電省內發電小時不足1600小時),火電企業面臨無電可發,在煤炭價格不斷上升,保持高位運行的同時,市場交易電價也在大幅降低。
與此同時,甘肅省政府為了保持省內高載能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在采取多種措施來降低這些高載能的用電成本,在2017年8月28日發布的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工業發展的意見中可知,2017年的直購電降成本并不明顯,為此省政府采取電價疊加扶持等方式來切實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并且提倡價格聯動機制的落實。
甘肅工業“兩高一資”結構特征明顯,“用不起電”和“發不出電”矛盾突出。一方面,工業發展對電力依賴程度高,但受電價瓶頸制約高載能行業普遍開工不足,有色冶金等重點行業增速持續下滑,部分產業萎縮勢頭加劇,甚至出現產能向外轉移的情況。另一方面,電力消納也嚴重依賴工業發展,但火電發電小時數低與棄風棄光嚴重現象并存,現有發電設備長時間、大范圍閑置,能源利用率低。
今年以來,我省雖然繼續實施了大用戶直購電政策,但由于煤價漲幅較大、居高不下,導致今年直購電讓利幅度較去年明顯縮小,企業實際到戶電價仍然偏高,缺乏競爭優勢。為此,省政府決定,按照“確保存量、搞活增量、大膽改革、共贏發展、局部突破”的工作思路,從保存量、爭增量兩個方面著手,通過電價疊加扶持和試點工業園區供用電體制改革等措施,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在打好止滑穩增攻堅戰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用能成本顯著降低、工業總量顯著增加、工業增速顯著提升,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摘自《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工業發展的意見》,2017年8月28日。
聯動機制的作用還有待量化
晶見咨詢了相關市場主體,市場主體特別是火電企業都談到目前經營形勢比較嚴峻,“已經達到了一個引爆的臨界點”。
晶見對此認為,甘肅這樣的情況絕不是個例,2017年許多省份的市場電價交易價差收縮明顯,晶見也曾對電力市場的生態進行了分析(點此閱讀),電煤價格高位運行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價差優惠的空間,湖南2017年電力市場0.3分/千瓦時的平均價差也從側面佐證了這點(點此閱讀),這樣的生態并不利于市場建設。
用戶參與市場既得不到優惠,電廠參與交易還要面臨虧損,這算不算是一個兩虧的情況呢?
為此,多個省份在交易規則或交易方案中提倡價格聯動機制(點此閱讀),希望借助這個靈活的價格機制實現發用雙方的共贏,營造持續長久發展的生態關系。不過,聯動機制的效果如何我們有待觀察,聯動周期的設定、幅度對發用雙方影響幾何也有待量化。
這不會是個例,我們需要重視。
原標題:市場電力交易降成本與火電行業生存之間,兩者該如何共存?以甘肅直購電困境為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