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新能源重點細分行業發展現狀、新能源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分析【圖】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
中英核能合作
英國核能發展居世界領軍水平,是核能企業尋求商務與技術合作的理想伙伴。英國的核能產業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其發展也獲得了政府機構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與此同時,英國核能產業還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經驗以及人才基地;不僅如此,英國核能成套的產業鏈及完備的配套服務體系也為行業發展創造了穩定健康的環境。
在英國2008年通過的《氣候變化法案》中,規定了能源發展的長期目標:到2050年,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需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8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巨大的能源重組計劃,即:將傳統發電廠退役,同時啟動包括核能在內的新能源發電項目。英國能源研究合作組織(ERP)、國家核實驗室(NNL)、英國工程與自然研究理事會(EPSRC)、核退役管理局(NDA)和能源技術研究所(ETI)組成的項目聯盟發布了《英國核裂變能技術路線圖:初步報告》。報告指出,英國必須制定一項明確具體的核能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和路線圖,同時假設:英國若要在2050年之前擁有安全、低碳的能源結構,核電必將發揮更大作用。
倫敦時間2013年10月21日,英國政府正式批準了中國廣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參與投資當地新核電站的計劃,這標志著中國核電企業終于如愿登陸西方發達國家。此前,中英兩國政府在10月15日北京舉行的第五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EFD)之后簽署了《關于加強民用核能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英國財政部商業大臣戴頓勛爵(LordDeighton)作為英方代表參與了此備忘錄的簽訂,這為英國政府正式批準中國核電企業參與欣克利C角的建設作了鋪墊。
英國是民用核電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中國則是民用核電發展最快的國家。這項合作會同時使中英雙方受益。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核電裝備制造能力,同時擁有全球最為充沛的資金,這也正是中國核電企業走向海外的一大動力。
中俄能源合作
俄羅斯是世界主要能源資源富集國,天然氣儲量和出口量、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及煤、鈾、鐵、鋁等資源儲量均居世界前列。作為中國最大鄰國,俄羅斯與我國的政治關系成熟牢固,將我國視為主要合作伙伴,對華能源合作既有意愿也有能力,還有天然地緣優勢和互補特點,是我國維護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可借重的合作伙伴。
隨著中俄關系的快速發展,兩國能源合作規模逐漸從小到大,從單純貿易到涉及油、氣、核、煤、電、新能源等各領域的全面合作。中俄原油管道2011年1月建成投產,俄每年對華輸油1500萬噸。中俄雙方正在商談通過管道增供原油項目。未來20年,這條能源動脈將累計對華輸油達數億噸。俄實現了石油出口多元化,我國有了穩定的陸路石油供應。除管道供油外,兩國石油上游開發、下游煉化領域合作逐步推進。中俄合作建設的田灣核電站項目安全高效運營。兩國煤炭、電力貿易大幅增長,2012年我國自俄進口煤炭2000萬噸,進口電力26億千瓦時。未來這兩個數字還會日益增大。
中法核能合作
2013年4月25日,中廣核集團與法國阿海琺集團以及法國電力集團簽署了長期合作聯合聲明,三家公司共同簽署的一系列文件中規定,他們將聯合研制先進反應堆,促進世界核電工業整體安全水平的提升。這是30年來中法開展的第三次重大核電技術合作。中法有30年的核電合作基礎。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法國電力公司就參與到中國大亞灣核電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中,在30年后的此次合作中,瑪氏路強調,法國電力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核電運營商,中廣核集團是世界最大核電發展計劃的擁有者,兩者有必要加強核電交流與合作,互利雙贏。
截至2013年4月,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數量為7臺,總裝機容量721萬千瓦,占中國大陸在運核電總裝機容量的53%;在建機組15臺,總裝機容量1775萬千瓦,占中國大陸在建核電總裝機容量的56%。
在國務院辦公廳提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不遠的將來會占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規能源,而且將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理論上講,光伏發電技術可以用于任何需要電源的場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電源,大到兆瓦級電站,小到玩具,光伏電源可以無處不在。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定義及分類信息介紹如下:
根據《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要提高己有外送容量中光伏發電的規模和比例,單個基地外送規模達到100萬千瓦以上,總規模達到1220萬千瓦。
在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太陽能資源條件好、可開發規模大的地區,各規劃建設1個以外送清潔能源為主的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可結合大陽能熱發電調節性能配置光熱項目,并配套建設特高壓外送通道,單個基地規劃外送規模達到200萬千瓦以上。
重點建設山西太同(300萬千瓦)、山西陽泉(220萬千瓦)、山東濟寧(100萬千瓦)、內蒙包頭(200萬千瓦)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綜合治理工程,積極推進安徽兩淮、遼寧、山西、內蒙古等采空區和備采區光伏發電綜合治理工程開發建設,規劃總規模1540萬千瓦,2020年建成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
到2020年,太陽能年利用總規模達到1.5億噸標煤,其中太陽能發電年節約5000萬噸標煤;太陽能熱利用年節約9600萬噸標煤,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億噸,減少硫化物排放690萬噸。預計“十三五”時期,太陽能發電產業對我國GDP的貢獻將達到10000億元,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貢獻將達到8000億元。太陽能利用產業從業人數可達到700萬人,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從業人數可達到500萬人。
美國太陽能電池廠商First Solar在其2016年3月出版的《第一太陽能2015年可持續性報告》中公布,目前采用該公司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發電設施的發電成本,“已達到可與化石燃料等發電成本競爭的水平”。具體來說,該公司的大規模光伏發電系統(百萬光伏電站)的每kWh的發電成本為“5~12美分”(First Solar),與美國每kWh6~15美分的煤炭火力發電、每kWh9~12美分的核電及每kWh6~8美分的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基本相同。在日照量等條件良好的場所,成本還會更低。而據最新業內人士估計,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將在0.6元/kWh,未來兩到三年內有望達到0.4元/kWh。
中國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的風電場分布很廣,在東南沿海、遼寧沿海、山東及其島嶼年平均風速達到6-9M/S,為了促進中國風電產業發展,國家計委一直在研究和制定新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一些政策已經開始出臺并進行實施,這些必將推進中國風電產業的較快發展。
中國位于亞洲大陸東部,瀕臨太平洋,季風強盛,內陸還有許多山系,地形復雜,加之青藏高原聳立中國西部,改變了海陸影響所引起的氣壓分布和大氣環流,增加了中國季風的復雜性。冬季風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等中高緯度的內陸,那里空氣十分嚴寒干燥冷空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環流引導下,就會爆發南下俗稱寒潮,在此頻頻南下的強冷空氣控制和影響下,形成寒冷干燥的西北風侵襲中國北方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每年冬季總有多次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南下,主要影響中國西北、東北和華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夏季風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風,東南季風影響遍及中國東半壁,西南季風則影響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風速遠不及東南季風大。熱帶風暴是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熱帶海洋上形成的空氣渦漩,是破壞力極大的海洋風暴,每年夏秋兩季頻繁侵襲中國,登陸中國南海之濱和東南沿海,熱帶風暴也能在上海以北登陸,但次數很少。
青藏高原地勢高亢開闊,冬季東南部盛行偏南風,東北部多為東北風,其他地區一般為偏西風,夏季大約以唐古拉山為界,以南盛行東南風,以北為東至東北風。中國幅員遼闊,陸疆總長達2萬多公里,還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邊緣海中有島嶼5000多個,風能資源豐富。中國現有風電場場址的年平均風速均達到6米/秒以上。
一般認為,可將風電場風況分為三類:年平均風速6米/秒以上時為較好;7米/秒以上為好;8米/秒以上為很好。可按風速頻率曲線和機組功率曲線,估算國際標準大氣狀態下該機組的年發電量。中國相當于6米/秒以上的地區,在全國范圍內僅僅限于較少數幾個地帶。就內陸而言,大約僅占全國總面積的1/100,主要分布在長江到南澳島之間的東南沿海及其島嶼,這些地區是中國最大的風能資源區以及風能資源豐富區,包括山東、遼東半島、黃海之濱,南澳島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內蒙古從陰山山脈以北到大興安嶺以北,新疆達板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張家口北部等地區以及分布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頂。
中國有效風功率密度分布圖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中國全年風速大于3m/s小時數分布圖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全球風能理事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發布的全球風電發展年報預測,未來五年內全球風電將繼續增長勢頭,到2018年將達到60GW。增長將繼續被中國引領,中國有望實現2020年200GW的目標。《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億千瓦的發展目標。根據這一目標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每年需要投產2000萬千瓦以上。
截至2015年2月底,我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達到10004萬千瓦,繼續穩居我國第三大發電類型和世界風電裝機首位。全國31個省份均有并網風電場,其中內蒙古、甘肅并網風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125萬千瓦和1053萬千瓦,河北、新疆、山東和遼寧超過500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12月10日表示,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即將出爐,該規劃將體現創新發展和轉型發展兩大特征。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3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現正在履行程序,預計很快就將面世。同時,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的14個能源領域的專項規劃進展順利。電力、水電、風電、煤層氣、生物質等六個專項規劃已發布實施,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等三個專項規劃即將發布。太陽能等五個專項規劃正在抓緊推進,有望年內發布實施。
能源發布“十三五”規劃“是一部體現創新發展的規劃,也是一部體現轉型發展的規劃”。其中,從轉型的角度來看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從規劃主要目標和指標看,“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或者更高,煤炭消費比重要降低在58%以下,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增量合計約為4.8億噸標準煤,是煤炭增量的三倍多——清潔、低碳能源將是“十三五”期間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
中國未來四十年能源結構

原標題:2017年中國新能源重點細分行業發展現狀、新能源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分析【圖】

責任編輯:李鑫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