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充電樁比加油站還多?
無法掃碼支付,差評
政府為了推廣純電動車,交流慢充樁很多都免費充電?可是直流快充樁就沒有免費的午餐了,從我之前下載的那個App上看,沒有找的幾個免費的直流快充樁,市區內的直流快充樁最多的是建設在汽車品牌專賣店或專修店內。
這里也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市區內的直流快速充電樁,一次充電最多是30分鐘,不像國內我們可以根據錢數、充電度數、充電時間自主選擇。這樣做也比較好理解,直流快充樁主要是給沒電的車主快速補電使用,為了提高充電樁的利用率,30分鐘就能夠充到一定的電量,然后趕緊把樁讓給下一個車主,避免出現一個人長時間占用車位的情況。
充電樁找到了,如何付費?
最后我們來聊一聊付費的問題。國內的充電樁大部分都可以掃碼下載一個App,然后線上支付,所以出門即便沒帶實體充電卡,那也不用怕。可是在日本,電子支付還沒有像國內這么強大,充電后如何付費呢?
答案就是實體充電卡,2014年日產、豐田、本田、三菱四大車企與日本發展銀行成立了一家名叫日本充電服務公司(NCS),它將日本很多充電設施進行聯網管理,我們在上面看到許多充電樁上貼有一個大象的標志,這就表面該充電樁已經加入NCS網絡。刷他們家的電卡即便是不同公司建設的充電樁,也可以實現充電。目前加入NCS的日本充電樁已經突破兩萬個了,包括快速充電樁6000個,14600個慢速充電樁。
以全新日產聆風為例,在日本NCS的40kW快充樁上充電,每分鐘15日元+8%的消費稅,30分鐘充20kWh的電,大概需要約486日元(29元人民幣)。而在國家電網的充電樁上充20kWh的電,基本的花費是36-23元人民幣(峰谷電價)。如果拋開會員費的話,兩個國家的充電費用差不多,如果將收入、物價水平計算進去,那在日本充電還算是便宜的。
這次東京充電設施走訪的情況,總體來說充電環境要比國內要好不少,沒有燃油車占位、沒有充電樁破破爛爛的情況出現,交流慢充樁很多都是免費充電。但也不是外國的月亮就一定圓,問題也有不少,首先就是充電樁個數太少,基本上一個停車場只有一個樁,國內那種一排排充電樁的場景比較少見。其次是充電站指示特別不明顯,對不熟悉該區域的人不是太友好。最后就是支付方式太原始了,不能掃碼支付,還要刷卡,卡還要綁定信用卡,實在是太麻煩。
全文總結:
充電難可以說是電動車發展的絆腳石,各國也都在積極解決這塊絆腳石,日本作為大力推廣新能源車型的國家,它們的充電設施建設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充電樁的維護、公關設施的管理,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事物,發展初期配套設施一定會有滯后,看來這個誰都避免不了。
責任編輯:電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