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正將自己打造成全球電力供應商
“中國正將自己打造成全球電力供應商”,英國《金融時報》7日刊發如題文章,關注中國電力企業海外建設和投資情況,尤其是中國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
報道稱,連接100多個國家電網的設想雄心勃勃,但中國確實有強大的組織力、財力和技術實力。有學者認為,第一個實現海外電網互聯的地區可能是非洲。
不過,《金融時報》的報道中仍彌漫著“中國威脅論”的氣息。雖然多位學者和工程師指出,中國推動能源網絡互聯互通并不意味中企擁有或運營電網。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創辦負責人喬治科爾此前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過去幾年世界上最有意義的倡議之一。中國領導人具有非常高的前瞻思維,但世界很多國家政治家都非常短見,不會做長遠規劃。”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金融時報》介紹,中國正在努力推動一項電力技術,希望以此連接全球電力市場。記者采訪了中國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謝秋野,他正負責為老撾制定電力計劃,要使老撾成為可向東南亞地區輸送電力的區域樞紐。
報道指出,在老撾、巴西、非洲中部以及中國大部分地區,特高壓(UHV)輸電技術使得電力能以更低的成本進行商業運輸,并能承擔更高負荷,從而有能力支持大規模的電力工程項目。
執掌國家電網公司12年的原董事長劉振亞力主發展特高壓技術,曾稱特高壓技術相當于軍事上的“洲際彈道導彈”。
特高壓技術使得中國可以在山區腹地建設大壩,再將電力運送到千里之外的東部沿海地區。不過,特高壓的項目和工程已使中國西部電力供應過剩,劉振亞在2016年曾提出利用該技術向德國輸電。
文章指出,劉振亞正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計劃在國際推廣特高壓輸電技術,并希望實現全球電網互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和公共事務學者鄧麗嘉(Erica Downs)對《金融時報》稱,“所有這些都符合中國擴張并想成為全球標準制定者的目標”,“這也與中國想成為領先的工業超級大國有關。”
中國電力企業海外投資情況(圖源:FT,觀察者網漢化)
推動者們強調,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將控制由此產生的電網,只是將網絡連起來,以便更好地跨區域分配電力盈余。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了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2016年3月份,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成立,成為首個由中國發起成立的能源國際組織。
《金融時報》指出,一些西方觀察家認為此倡議與“一帶一路”倡議一脈相承,是一項宏大計劃,旨在于全球80多個國家推動中國領先的基礎設施投資。
報道援引美國RWR顧問公司CEO安德魯˙達文波特(Andrew Davenpor)的話稱,“雖然中國在電力領域的迅速‘擴張’在商業上解釋的通,但也要注意,中國的經濟、外交和戰略舉措是交織在一起的。”
達文波特稱,“電力行業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伴隨對這一領域的‘控制’,中國的影響力和軟實力也隨之加強。”
根據RWR的統計數據,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企業已宣布在拉丁美洲、非洲、歐洲以及其他地區的83個輸電基建的建設或收購項目中投資1020億美元,加上對海外電網的貸款投資,總額達到1230億美元。
中國海外電網項目投資分布(圖源:FT,觀察者網漢化)
《肌肉力量: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的政治》(Sinews of Power)一書的作者、格林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徐義沖(音,Xu Yi-chong)指出,中國國營電力企業正積極推行海外擴張戰略,在一些國家投資建設和運營能源網絡,在另一些國家投資股權。但中國推動能源網絡互聯互通并不意味中企就由此擁有或運營電網。”
《肌肉力量: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的政治》

責任編輯:電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