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上風電躍進之路
前期勘察如何保證安全
由于海上風電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較陸上風電情況更為復雜,項目開發涉及融資、審批、風電場自然環境調整、海上風電項目的規劃管理、風機設備選型、建設期項目管理以及并網等眾多步驟,德國對于海上風電前期工作要求非常嚴格。
在勘察期,企業若想獲得海上風電開發許可,需要對環境、海床土壤的地質情況、施工聲音等進行勘測,以此判斷項目是否符合海上風電的基礎設計。
由于每個風機的基礎都可能不一樣,勘察時要從海底對土壤采樣并建模、計算來進行設計。嚴思對此解釋道“風機本身造價高昂,為了保證效益以及后期的穩定運行,前期花100萬—200萬歐元的設計費用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還要對海床進行勘測和掃描,排查是否有二戰時期投下的未引爆的海底爆炸物,或者潛在的礦藏。此外,還需關注風浪參數、極端荷載參數以及風資源評估,以此來預估未來能否收回投資。
在設計階段,德國海上風電還注重防腐,確保基座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這是因為在海上風電基礎結構中,海水中的鋼結構占很大比重,而鋼結構在海水中易發生腐蝕,因此采用ICCP系統(陰極保護技術)十分必要。嚴思介紹,該系統是電化學保護技術的一種,其原理是向被腐蝕金屬結構物表面施加一個外加電流,被保護結構物成為陰極,從而使得金屬腐蝕發生的電子遷移得到抑制,避免或減弱腐蝕的發生,加強對基座的保護。
前期工程完成后,風場運維時則更注重安全培訓。根據德國法律,海上風電工作人員到海上作業必須取得安全認證,海上事故發生時,作業人員須具備自救逃生能力。在一些公司不僅是工作人員,包括管理層都參與了安全管理培訓。通常為期兩個星期的培訓將花費6000—8000歐元的費用,取得證書后才能參加海上風電的相應工作。若要登上海上風電的設施,需遵循嚴格的安全流程,同時也要有3個人做相應支持,才能開展工作。但如果在運維過程中發現任何不安全因素,所有人都必須停止工作。
“我們最關注的是質量和可靠性。只有質量好,才能有高可靠性和合理的運營維護成本,運營時不可能通過大量的維護來解決質量差的問題。”嚴思說道。
嚴思指出,相比德國,中國海上風電還處于開發初期,因此借助長期穩定的上網電價補貼來培育海上風電產業鏈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時也要認識到,在風電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項目在設計上應適當“保守”,更好地保證工程質量和運行可靠性。(eo記者 蔡譯萱)

責任編輯:電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