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南水北調”通水了!中國電建到底有多牛?
大家還記得M壩么?額……不是金拱門!是被譽為斯里蘭卡南水北調工程的M壩水庫前天,斯里蘭卡總統和總理出席了它的竣工移交儀式!場面很美很...
移交
是M壩,更是技術
作為中國電建實施響應國家號召“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品牌工程之一,M壩水庫項目是斯里蘭卡最大規模的水利樞紐工程,是集灌溉、供水、發電一體的多功能水利樞紐工程,其蓄水能力為5.7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為2.5萬千瓦。
它利用大庫容的特點,雨季將雨水貯存起來調節到旱季使用,中部的水調到北部使用,不僅可滿足中部省北部地區用水需求,同時也可滿足北部省南部地區的需求。意義和作用恰似中國的南水北調,因此有斯里蘭卡“南水北調”工程之稱。

▲M壩全景
以前日本人來勘測過,直接就說這里的地形和氣候條件都太復雜了,做不了。中國電建來了,利用世界上先進的筑壩施工技術將斯里蘭卡的百年夢想變為現實。M壩建設所使用的技術規范與施工理念來自中國,真正實現了中國標準在當地“落地生根”。
接收
是M壩,更是希望
2009年才結束內戰的斯里蘭卡,全國電力缺口較大,電力來源主要是老舊水電站和火電廠供應。
同時那里農業是經濟和就業領域的主導產業,農業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0%左右。項目所在地,恰恰也是全國主要的“菜籃子”。而長期水資源分布不均一直成為精細化耕作水平本就不高的農業種植的最大困擾。

▲M壩主副壩
如今項目的建成將使千萬民眾受益。本地區用電需求完全得到滿足,剩余約一半的電量則通過國家電網流入其他地區,補充高速發展的斯里蘭卡對于電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解決了下游大片區域的用水問題、汛期防洪問題,為斯國百姓的“菜籃子”提供持續水源,使當地農業靠天吃飯的現狀由此結束,提高精細化耕作水平變成了可能,人們的餐桌上的選擇更多了!
溫暖
是M壩,更是責任
同時,項目還堅持本地化用工,幫助改善民生,從項目開工至今,各廠隊累積登記在冊員工總數超過4000人,高峰時期每月當地員工總數達到1300人,解決了當地就業問題,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建材市場蓬勃發展。
斯里蘭卡居民伊莎拉
我一點都不覺得身邊的中國同事是外國人,我們一家人都在M壩項目找到了工作。我做文秘,爸爸是司機,弟弟在工地上干活。有了M壩這個水庫,再不會有時干枯有時洪水。大壩本身還可以成為一個旅游項目,到時能源和運輸條件都會得到極大改善,能讓我們家鄉的物產銷往整個斯里蘭卡。
秉承著“建一座工程,交一方朋友”的理念,項目部積極參與當地慈善事業,向斯里蘭卡受災地區捐款捐物,走訪問候當地困難員工,把“中國電建”的溫暖送進斯里蘭卡人民心中。
愛情
是M壩,也是傳奇
29歲的達奴西葛是項目部聘用的當地員工,每天在施工現場進行安全和環保巡視、檢查。閑聊時他說,他與妻子就是在中國電建工作時認識、相愛并最終走進婚姻殿堂的。
現在他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水壩見證了我的愛情,也給予了我生活的技能。只要中國電建在斯里蘭卡建設工程,我就會一直追隨下去。”達奴西葛說。
他們一路見證了家鄉發生的深刻變化,享受到了中斯友好合作的成果,改變了世代務農的人生命運…
煙花
建造一座M壩
輸出一種技術
造福一方百姓
擦亮“中國電建”品牌
展現“中國品質”作用
樹立“中斯合作”典范
原標題:斯里蘭卡“南水北調”通水了!看看到底有多牛?《人民日報》點贊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